沁園春 · 張路分秋閱

· 劉過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 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鬥,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拼音

所属合集

#沁園春

賞析

劉過是布衣之士,但他一生關心北伐,熱衷於祖國的統一。加之他的詞聞名天下,所以宋史虛稱他爲“天下奇男子,平生以氣義撼當世”(見《龍洲詞跋》)。因此,劉過與當時某些將領有過交往。詞題中“張路分”,姓張,擔任路分都監的官職,生平不詳。路分都監爲宋代路一級的軍事長官。古代軍隊常於秋天演習,由長官檢閱,故稱“秋閱”。這首詞記錄了張路分舉行“秋閱”的壯觀場景,描繪了一個能文善武的抗戰派儒將形象,抒發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強烈願望和祖國統一的愛國激情。 首三句從聽覺上寫演習開始前和開始時的景況。“萬馬”,說明演習規模之大。“萬馬”而“不嘶”,讓人想見軍容之整肅,軍紀之嚴明。在如此寂靜之中,突然響起了“一聲寒角”,顯得格外嘹亮清澈。“寒”字,不僅暗應詞題之“秋”,也烘托了一派肅殺氣氛。而“寒角”只“一聲”,就“令行柳營”,全軍立即聞“聲”而動,可見這支軍隊具有一種雷厲風行的戰鬥作風,只有這樣的軍隊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下面從視覺上寫開始後的情景。“見秋原如掌”四句,從整體上寫雄壯陣勢。“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從不同側面描繪演兵場上的壯觀景象:平原上槍林刀叢突現;鐵騎奔馳,快如流星;隊形縱橫,變化莫測。“人在油幢”三句,由兵而將,由分而總。“人”,指張路分。這時,他正在油幢軍帳之中,按兵法指揮萬馬千軍。然而其儀態卻是“羽扇從容裘帶輕”,表現出一派儒雅風度:手執羽毛大扇,身着輕裘緩帶,舉止從容不迫,令人想起蘇軾的《念奴嬌》:“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與演兵場上那種驚心動魄景象和將帥的風流儒雅之度恰成反照,既形成了文勢上的起伏跌宕,也爲下文描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作了過渡。 “君知否”三句開始寫張路分的文才詩情。詞人用設問轉入,攝人眼目,但又不立即道出,而是先用“是山西將種”收束上文,意謂此乃天生將種,然後才說這位善於治軍用兵的統帥“曾系詩盟”,即曾參加過詩人的集會。行文頓挫有致,上下映襯,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給人以立體感。這三句歇拍也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爲下片的進一步描寫奠定了基礎。 下片換頭兩句,直承“曾系詩盟”而來。“龍蛇紙上飛騰”,寫其詩情之飽滿,文思之敏捷,草書時筆走龍蛇。這是正面刻畫。“看落筆、四筵風雨驚”,寫其詩意絕妙,風雨爲驚,四座無不傾倒,大有李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況味。這是側面烘托。 行文至此,一個文武雙全的儒將形象已躍然紙上,栩栩如生,如在目前。如果僅以讚揚人物的“詩情將略,一時才氣超然”(陸游《漢宮春》)爲目的,則未足以使人物形象更具內蘊,而應挖掘人物的內心世界。“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鬥,未愜平生。”這是寫其不屑於一己之榮升。“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腰間利劍,他經常拂拭,以此劍殺卻那佔據中原的金國統治者,不足以遂其生平之志。 這幾句前後又恰成反照:前四句從反面着筆,否定了意在封侯掛印;後三句從正面落墨,肯定了志在“還我河山”。否定堅決有力,肯定斬釘截鐵,將一個在“金甌半缺”、“神州陸沉”時代的抗戰派儒將的磊落胸襟豪情壯志揭示出來,令人肅然起敬。至此,才完成了對人物形象的塑造。 最後三句寫“秋閱”結束和作者的感受。“歸來晚”,說明演習時間之長。“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隨軍樂隊演奏之聲,在作者聽來,似乎已帶上邊地戰場上的那種衝殺之聲。那裏,“隨軍鼓吹”之所以幻化爲“邊聲”,正說明詞人北伐抗金心情之迫切,希望及早舉兵。 這首詞是以塑造一個抗戰派儒將形象來表達作者的愛國之情的,詞人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注入了自己的理想,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成分。其中“不斬樓蘭心不平”,既是通篇之巨眼,又是主人公之靈魂,同時也正是詞人之心聲。在藝術上,作者精心提煉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入詞。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注意選擇能反映人物生活情趣的細節入詞,如“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羽扇從容裘帶輕”。二、注意選擇能突出人物將帥之才的細節入詞,如“拂拭腰間,吹毛劍在”等。所以詞中洋溢着比較濃厚的生活氣息,顯得真實可感。宋詞中集中描繪軍事場面與刻畫軍事將領形象的成功之作,並不多見。這首詞可謂佼佼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閲:指鞦日閲兵。
  • 柳營:即細柳營,漢代名將周亞夫屯軍之地,後多代指兵營。
  • 油幢(chuáng):油佈帷幕的車子。
  • 戎韜(tāo):兵書《六韜》中有《龍韜》《虎韜》《豹韜》《犬韜》《韜韜》,這裡的戎韜泛指兵書、兵法。
  • 將種:將門後代。
  • 詩盟:詩人之盟。

繙譯

數萬名騎兵沒有一聲嘶鳴,衹聽到一聲淒寒的號角,就下令在柳營開始閲兵。看到鞦天的原野如同手掌般平坦,突出的槍刀林立,像群星奔馳的鉄騎,軍陣縱橫排列。人坐在油佈帷幕的車中,縂攬兵書兵法,手持羽扇,身披輕裘,一派從容之態。你是否知道,他是山西的將門後代,曾是詩人之盟的一員。 在紙上筆走龍蛇,那落筆的氣勢,使得四周筵蓆上的人都爲之一驚。即便能夠像班超那樣在沙漠塞外建立功勛、封侯萬裡,官印大如鬭,也不能滿足他一生的志曏。擦拭腰間,那把吹毛利刃的寶劍還在,不斬殺樓蘭敵軍,心中難以平靜。歸來晚了,聽著隨軍的鼓吹樂曲,其中已然帶有邊境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鞦季閲兵的壯觀場麪和張路分的豪邁氣概與壯志豪情。開篇營造出一種肅穆而緊張的氛圍,展現出軍隊的威嚴。接著描寫了張路分在軍事領域的卓越才能與從容之態,強調他將門出身和與文人之間的聯系。下闋突出其在文學和軍事方麪的非凡才能,以及他志在邊疆殺敵立功的雄心。全詞氣勢雄壯,富有豪情壯志,生動地塑造了一位文武雙全的英雄形象。通過對閲兵和人物的描寫,表達了對英雄的贊美和對國家軍事力量的期望。

劉過

劉過

劉過,南宋文學家,字改之,號龍洲道人。湖北襄陽人,後移居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縣)人,長於廬陵(今江西吉安)。四次應舉不中,流落江湖間,布衣終身。曾爲陸游、辛棄疾所賞,亦與陳亮、岳珂友善。詞風與辛棄疾相近,抒發抗金抱負狂逸俊致,與劉克莊、劉辰翁享有“辛派三劉”之譽,又與劉仙倫合稱爲“廬陵二布衣”。有《龍洲集》、《龍洲詞》。 ► 4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