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妮子調風月(第三折)

越調·鬥鵪鶉〕短嘆長吁,千聲萬聲;搗枕捶牀,到三更四更。便是止渴思梅,充飢畫餅。因甚頃刻休,則傷我取次成。好個個舒心,乾支剌沒興。 〔紫花兒序〕好輕乞列薄命,熱忽剌姻緣,短古取恩情。見一個耍蛾兒來往向烈焰上飛騰,正撞着銀燈,攔頭送了性命。咱兩個堪爲比並:我爲那包髻白身,你爲這燈火青熒。 〔幺〕我把這銀燈來指定,引了咱兩個魂靈。都是這一點虛名,怕不百伶百俐,千戰千贏,更做道能行怎離得影?這一場了身不正,怎當那廝大四至鋪排,小夫人名稱?
拼音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