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雙調:元曲的一種曲牌名,屬於雙調類。
- 沉醉東風:曲牌名,屬於雙調。
- 青樓:古代指妓院或者高級的娛樂場所。
- 鳳簫: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美妙的音樂。
- 翠髻:翠綠色的髮髻,形容女子的髮飾。
- 金翹:金色的髮飾,翹起的樣子。
- 雨雲:比喻男女之間的情愛。
- 俏:俊俏,美麗。
- 俊龐兒:俊美的面容。
- 玉軟香嬌:形容女子肌膚如玉般柔軟,香氣襲人。
- 六幅湘裙:指六幅布料製成的湘繡裙子,形容裙子的華麗。
- 一搦:一把,形容腰肢纖細。
- 間別:分別後。
- 瘦了:消瘦,形容因思念而消瘦。
翻譯
在夜晚的月光下,青樓中傳來鳳簫的美妙音樂,春風吹拂着女子翠綠的髮髻和金色的髮飾。男女之間的情愛濃烈,她的心腸美麗而俏皮,俊美的面容如同玉一般柔軟,香氣襲人。她穿着華麗的六幅湘繡裙子,腰肢纖細得只需一把就能握住。自從分別以來,她變得十分消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夜晚青樓中的場景,通過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女子的美麗和風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夜月」、「青樓」、「鳳簫」等,營造出一種既浪漫又略帶憂鬱的氛圍。女子的形象通過「翠髻金翹」、「玉軟香嬌」等詞句被生動地展現出來,而「間別來十分瘦了」則透露出她因思念而消瘦的情感,增添了作品的情感深度。整體上,這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讚美和對離別之情的感慨。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喬牌兒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梧葉兒 · 商調 · 別情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大德歌 》 —— [ 元 ] 關漢卿
- 《 趙盼兒風月救風塵(第一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碧玉簫 》 —— [ 元 ] 關漢卿
相关推荐
- 《 雙調 · 壽陽曲(二首) 》 —— [ 元 ] 馬致遠
- 《 雙調 · 殿前歡 》 —— [ 元 ] 劉時中
- 《 雙調 · 殿前歡 · 再問 》 —— [ 元 ] 王曄
- 《 中呂 · 喜春來 · 相思 》 —— [ 元 ] 曾瑞
- 《 越調 · 柳營曲 · 嘆世 》 —— [ 清 ] 馬謙齋
- 《 清江引 · 秋居 》 —— [ 元 ] 吳西逸
- 《 中呂 · 朝天子 · 秋夜客懷 》 —— [ 元 ] 周德清
- 《 雙調 · 清江引 · 惜別 》 —— [ 元 ] 貫雲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