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日四更起讀朱文公年譜至天大明賦十二首

· 方回
開禧嘉定擅權臣,地下眉頭想更顰。 侂遠傳衣至亡國,止緣不用讀書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開禧嘉定:指宋寧宗趙擴的兩個年號,開禧(1205-1207)和嘉定(1208-1224)。
  • 擅權臣:指掌握大權的臣子。
  • 地下眉頭想更顰:意指在陰間(地下)的朱熹(朱文公)想到當時的政治狀況,眉頭緊鎖,更加憂慮。
  • 侂遠傳衣:侂(tuō),指傳給遠方的衣鉢,這裏比喻傳承的學問或思想。
  • 至亡國:直到國家滅亡。
  • 止緣不用讀書人:只是因爲不重用有學問的人。

翻譯

在開禧和嘉定年間,權臣當道,我想朱文公在陰間看到這一幕,眉頭必定更加緊鎖。權臣們傳承的學問和思想,最終導致國家滅亡,這僅僅是因爲他們不重用那些真正有學問的人。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宋寧宗時期政治狀況的反思,表達了對當時權臣專權、不重用讀書人的強烈不滿。詩人以朱熹的視角,設想其在陰間對現實政治的憂慮,進一步強調了讀書人在國家治理中的重要性。詩中「侂遠傳衣至亡國」一句,深刻揭示了權臣誤國的嚴重後果,體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和對文化價值的堅定信念。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