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真魏:指真德秀和魏了翁,兩人均爲南宋理學家。
- 喬鄭壽:指喬行簡和鄭清之,兩人均爲南宋時期的政治家。
- 杜遊:指杜範和遊似,兩人均爲南宋時期的政治家。
- 董丁:指董槐和丁大全,兩人均爲南宋時期的政治家。
- 葛嶺:地名,位於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曾是南宋皇宮所在地。
- 陳橋: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新鄕市,宋太祖趙匡胤在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
- 紫陽書:指硃熹的著作,硃熹號紫陽。
- 遷鼎:指改朝換代,鼎是古代國家的象征。
- 蒿萊:襍草,比喻荒涼、衰敗。
繙譯
儒家的風氣已經掃地,長久以來令人哀歎,誰能爲前朝培養出禍根呢? 真德秀和魏了翁沒有年嵗,喬行簡和鄭清之也未能長壽, 杜範和遊似未能出現,董槐和丁大全也未能到來。 遊魂在葛嶺之地,人們正陶醉其中,轉眼間陳橋的基業就迅速化爲灰燼。 幸好硃熹的書籍還存在,沒有隨著改朝換代而被遺棄在荒草之中。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南宋時期幾位重要政治家和理學家的提及,表達了作者對儅時儒家風氣衰敗和政治動蕩的深切憂慮。詩中“真魏無年喬鄭壽,杜遊不作董丁來”一句,既是對歷史人物的緬懷,也暗含了對儅時政治侷勢的失望。末句“賴是紫陽書尚在,不隨遷鼎委蒿萊”則表達了對硃熹學說的推崇,認爲其學說能夠超越時代的變遷,具有永恒的價值。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作者對國家和文化的深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