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書二首

· 方回
草木歸根白露零,寒蛬欲蟄動酸吟。 每驚世事如翻手,難保人生不負心。 曠野嗟嗟三獻玉,權門詡詡四知金。 舊來樑上稱君子,猶自潛形伺夜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白露零:白露時節,露水開始凝結。
  • 寒蛬:指蟋蟀,一種在鞦天鳴叫的小蟲。
  • :動物鼕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 酸吟:悲傷的吟唱。
  • 繙手:比喻事情變化迅速,不可預測。
  • 三獻玉:比喻珍貴的東西多次獻出,但未必得到應有的賞識。
  • 權門:有權勢的家族或人物。
  • 四知金:指權貴之間的賄賂,暗指不正儅的金錢交易。
  • 梁上稱君子:指梁上的君子,比喻隱居的高士或不問世事的人。
  • 潛形:隱藏形跡。

繙譯

草木在白露時節歸根,露水凝結,寒鞦的蟋蟀即將鼕眠,發出悲傷的吟唱。 每每驚歎世事變化無常,如同繙手一般迅速,難以保証人生中不曾辜負過誰的心。 在曠野中,珍貴的玉石多次獻出卻未必得到賞識,而在權貴之間,賄賂交易卻如四知金一般頻繁。 舊時的梁上君子,如今依然隱居,潛伏形跡,等待夜深人靜。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世事無常和人生難測的感慨。詩中“白露零”、“寒蛬欲蟄”等自然景象,與“世事如繙手”、“難保人生不負心”等人生感慨相映成趣,表達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深刻認識。後兩句通過“三獻玉”與“四知金”的對比,諷刺了社會的不公與權貴的腐敗。最後以“梁上君子”自比,表達了詩人隱逸避世、清高自守的生活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