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仇仁近有懷見寄十首其四

· 方回
身歷干戈百戰塵,休官仍似布衣貧。 每看事有難行處,未見心無不愧人。 秋稔粥饘猶可繼,夜涼燈火已堪親。 閉門讀《易》吾謀決,莫用蓍龜問鬼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rěn):莊稼成熟。
  • 粥饘 (zhōu zhān):稀飯和稠粥,這裡泛指簡單的食物。
  • 蓍龜 (shī guī):古代用於佔蔔的工具,蓍草和龜甲。

繙譯

身經百戰,歷經戰火塵埃,退休後生活依舊清貧如佈衣。 每每看到事情難以推行,從未見過內心無愧的人。 鞦天的莊稼成熟,簡單的食物還能維持,夜晚涼爽,燈火已足夠親近。 閉門靜讀《易經》,我的決策已定,不再用蓍草和龜甲去詢問鬼神。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歷經戰亂後的生活狀態和心境。詩中,“身歷乾戈百戰塵”描繪了詩人曾經的戰鬭經歷,而“休官仍似佈衣貧”則反映了他退休後的清貧生活。後兩句“每看事有難行処,未見心無不愧人”揭示了詩人對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的深刻理解。最後兩句“閉門讀《易》吾謀決,莫用蓍龜問鬼神”則展現了詩人對自我決策的自信和對超自然力量的不依賴,躰現了他的獨立和智慧。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