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齋不寐三首

· 方回
夜臥戶不閉,夫豈無窺覦。 偷兒定知我,空室一物無。 向來窮太守,解官五載餘。 小兒近挈累,故鄉已寧居。 棄屋俟買□,竣事將屆途。 囊中米幾鬥,案上數帙書。 弊衣及破褐,載之不盈車。 飢寒久安命,不寐何所謨。 攲枕背暗燈,自笑如鰥魚。 早知事乃爾,曷不傾我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窺覦(kuī yú):偷窺,覬覦。
  • 挈累(qiè lěi):攜帶家眷。
  • 俟買(sì mǎi):等待出售。
  • 竣事(jùn shì):完成事情。
  • 帙書(zhì shū):書卷,書籍。
  • 弊衣(bì yī):破舊的衣服。
  • 破褐(pò hè):破舊的粗布衣服。
  • 鰥魚(guān yú):比喻孤獨無伴的人。

翻譯

夜晚睡覺時門不關閉,難道沒有偷窺的人嗎?小偷肯定知道我,空蕩的房間裏什麼都沒有。曾經是貧窮的太守,解職已經五年多了。我的小兒子最近帶着家眷,故鄉已經安定居住。放棄房屋等待出售,事情即將完成,我將踏上旅途。囊中只有幾鬥米,案上放着幾卷書。穿着破舊的衣服和粗布,裝載起來也不滿一車。飢寒交迫久了,已經安於命運,不睡覺又能做什麼呢?背對着昏暗的燈光斜靠在枕頭上,自嘲像孤獨的鰥魚。早知道事情會這樣,何不倒空我的酒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官員的生活狀態,通過對自己生活環境的描述,展現了他的清貧和無奈。詩中「夜臥戶不閉」一句,既表現了詩人的貧窮,也反映了他對生活的無奈接受。後文通過對衣物、書籍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他的貧困。最後,詩人以「鰥魚」自喻,表達了自己的孤獨和無助,以及對現狀的無奈接受。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透露出一種淡泊名利、安於現狀的生活態度。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