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亭秋懷十五首

· 方回
天欲興蒼姬,一家三聖人。 扶持用禮樂,行葦於焉臻。 有國八百年,終亦化爲秦。 末俗誇神仙,吐故以納新。 彭門訖有冢,瀛洲浩無津。 羽衣還緱山,舉家不得親。 君幸有美酒,何不頻沾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蒼姬:指周朝,因其始祖姬姓,以青色爲象征,故稱蒼姬。
  • 三聖人:指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旦,他們被尊爲周朝的聖人。
  • 行葦:《詩經·大雅·行葦》中的篇章,象征著周朝的禮樂文化。
  • :達到,實現。
  • 化爲秦:指周朝最終被秦朝所取代。
  • 末俗:指末世的風俗,這裡特指追求長生不老的神仙思想。
  • 吐故以納新:指道教脩鍊中的一種方法,通過吐出舊氣,吸入新氣來延年益壽。
  • 彭門:指彭祖,傳說中的長壽人物,其墓稱爲彭門。
  • 瀛洲:傳說中的仙境,位於東海之中。
  • 浩無津:形容瀛洲遙遠,無法到達。
  • 羽衣:指道士或神仙所穿的服飾,象征著超脫塵世。
  • 緱山:傳說中的仙山,位於河南省。
  • 擧家不得親:指脩鍊成仙後,無法與家人團聚。
  • 沾脣:指飲酒。

繙譯

天意似乎要興盛周朝,一家之中出現了三位聖人。他們用禮樂來扶持國家,周朝的禮樂文化因此得以實現。周朝雖然有八百年的歷史,最終還是被秦朝所取代。末世的風俗崇尚神仙之道,人們通過吐故納新來追求長生。彭祖雖然有墓,但瀛洲仙境卻遙不可及。穿上羽衣廻到緱山,卻無法與家人團聚。幸好你還有美酒,爲何不頻頻擧盃暢飲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周朝興衰和末世神仙思想的描繪,表達了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天欲興蒼姬,一家三聖人”展現了周朝的煇煌,而“有國八百年,終亦化爲秦”則揭示了歷史的無情。後半部分通過對神仙追求的批判,暗示了現實生活中的無奈和孤獨。最後,詩人以“君幸有美酒,何不頻沾脣”作爲結尾,既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也是對人生的一種豁達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