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貪嘆

· 方回
十月蛇當蟄,錦文遨道邊。 碎首斃農梃,人蛇胡不然。 鼠竊不以夜,腐屍供鴟鳶。 白晝自掇禍,人鼠宜戒旃。 猛豹落檻阱,割皮充席氈。 人中亦有豹,勿恃多金錢。 蛇鼠喻官吏,豹以喻將焉。 三貪逭天誅,聽此三嘆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zhé):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
  • (áo):遊蕩。
  • (tǐng):棍棒。
  • :爲何。
  • 鴟鳶(chī yuān):兩種鳥,鴟爲鷂鷹,鳶爲老鷹。
  • (duō):拾取,此處指招致。
  • (zhān):文言助詞,相當於「之」或「之焉」。
  • 檻阱(jiàn jǐng):捕捉野獸的機具和陷坑。
  • (huàn):逃避。

翻譯

十月時蛇應當冬眠,卻有錦紋蛇在路邊遊蕩。 被農夫用棍棒打碎了頭,人和蛇爲何不能如此。 老鼠在夜晚偷竊,腐爛的屍體供給了鷂鷹和老鷹。 白天自己招致災禍,人和老鼠應當警惕。 兇猛的豹子落入陷阱,割下皮來做成席子和氈子。 人中也有像豹子一樣的,不要以爲擁有很多金錢就能安然無恙。 蛇和老鼠比喻官吏,豹子比喻將領。 三種貪婪之徒逃避天譴,聽這首三嘆之詩。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蛇、鼠、豹三種動物的比喻,深刻諷刺了官吏和將領的貪婪與無能。詩中,蛇在不當之時遊蕩而被殺,比喻官吏不守本分;鼠在夜晚偷竊,比喻官吏的腐敗;豹子落入陷阱,比喻將領的魯莽和無謀。詩人通過這些生動的比喻,警示人們要警惕貪婪和無能的危害,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深刻憂慮和批判。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