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兀兀(wù wù):形容孤獨、靜止的樣子。
- 山翁:指隱居山中的老人。
- 崚嶒(léng céng):形容山峯高聳、陡峭。
翻譯
我一再地披散着頭髮,敞開衣襟,不甘心孤獨地守着書本像個癡人。月亮圓滿地照耀着,直到天際的每一個角落,秋天的夜晚,涼意恰在半夜時分。人間如果沒有燈光,或許可以做個好夢,而山中的老者,有了酒便能吟出更多詩句。這份心意,除了嫦娥之外,只有那高聳陡峭的山影能夠理解。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八月十五夜晚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月夜的深情和對孤獨的感慨。詩中,「散發披襟」形象地展現了詩人的不羈與自由,而「未甘兀兀守書癡」則透露出詩人不甘寂寞、渴望交流的心境。後兩句通過對月圓和秋涼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孤獨感。最後兩句則巧妙地將詩人的情感寄託於嫦娥和山影,表達了詩人對知音難尋的感慨。整首詩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獨特的藝術風格。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次韻金漢臣五城道中 》 —— [ 元 ] 方回
- 《 初二日許公度使君來自西坑賊寨見訪 》 —— [ 元 ] 方回
- 《 次韻謝遁翁吳山長孔昭三首 》 —— [ 元 ] 方回
- 《 三月十七夜大雷雨用韻酬俞好問四首 》 —— [ 元 ] 方回
- 《 題吳山長文英野舟五首 》 —— [ 元 ] 方回
- 《 治圃雜書二十首 》 —— [ 元 ] 方回
- 《 癸巳生日二首 》 —— [ 元 ] 方回
- 《 歲除次韻全君玉有懷二首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