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風騷:指《詩經》和《楚辭》,分別代表了中國古代詩歌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傳統。
- 史漢:指《史記》和《漢書》,是中國古代兩部重要的歷史著作。
- 半山:這裏可能指王安石,因其號半山,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主張變法。
- 僻學:指偏僻、冷門的學問或學派。
- 汴梁:即北宋的都城開封,這裏代指北宋。
翻譯
我的詩歌緊隨《詩經》和《楚辭》的傳統,文章則兼有《史記》和《漢書》的風采。王安石雖有其獨到之處,但偏僻的學說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詩歌和文學的深厚情感,以及對歷史的深刻反思。作者認爲自己的詩歌和文章都深受古代經典的影響,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繼承。同時,通過對王安石及其學說的批評,作者表達了對北宋滅亡的深刻思考,暗示了學術與政治的緊密聯繫,以及學術導向對國家命運的影響。整體上,這首詩既展示了作者的文學追求,也反映了他對歷史變遷的敏銳洞察。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
方回的其他作品
- 《 七十翁吟七言十絕 》 —— [ 元 ] 方回
- 《 和陶詠二疏爲郝夢卿畫圖盧處道題跋作 》 —— [ 元 ] 方回
- 《 次韻仇仁近有懷見寄十首 》 —— [ 元 ] 方回
- 《 題徐贊府不負堂 其二 》 —— [ 元 ] 方回
- 《 七十翁吟五言古體十首 》 —— [ 元 ] 方回
- 《 次韻鄧善之書懷七首 》 —— [ 元 ] 方回
- 《 追懷秋崖吏部知郡宗伯 》 —— [ 元 ] 方回
- 《 真定路教授鹿泉李君丁亥五月十二日巳時生紫陽虛叟方回丁亥五月十一日巳時生相遇旅邸同登酒樓各出新詩遂成老 》 —— [ 元 ] 方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