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仇仁近有懷見寄十首

· 方回
寄來詩卷了無塵,想見家貧道不貧。 真復遠追前輩味,頗驚頓異去來人。 驅車蕩蕩行須至,破的遙遙見已親。 換骨得仙內丹熟,可須浮海望三神。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所和詩中的韻及其用韻的先後次序寫詩。
  • 仇仁近:人名,可能是詩人的朋友或同輩。
  • 有懷見寄:有所感懷而寄贈。
  • 詩卷:詩集。
  • 了無塵:完全沒有塵埃,形容詩卷乾淨整潔。
  • 家貧道不貧:家境雖然貧寒,但精神世界(道)不貧乏。
  • 真復:確實。
  • 前輩味:前輩的詩風或意境。
  • 頗驚:頗爲驚訝。
  • 頓異:突然變得不同。
  • 去來人:過往的人,指過去的詩人或作品。
  • 驅車蕩蕩:形容行進的樣子,車行順暢。
  • 行須至:必將到達。
  • 破的:射中靶心,比喻達到目標。
  • 遙遙見已親:遠遠地看到就已經感到親切。
  • 換骨得仙:比喻詩藝達到高超境界。
  • 內丹熟:內丹修煉成熟,比喻詩藝精湛。
  • 可須:何須。
  • 浮海望三神:比喻追求更高的境界或目標。

翻譯

你寄來的詩卷乾淨得沒有一絲塵埃,我從中看出你雖然家境貧寒,但你的精神世界卻異常豐富。你的詩確實在追尋前輩的風味,我對此感到頗爲驚訝,因爲它們與過去的詩風截然不同。你的詩行如驅車一般順暢,必將達到目標,遠遠地看到就已經讓人感到親切。你的詩藝已經達到了高超的境界,就像內丹修煉成熟一樣,何須再漂洋過海去追求更高的境界呢?

賞析

這首詩是方回對仇仁近寄來的詩卷的迴應和讚賞。詩人通過「了無塵」的詩卷,表達了對仇仁近精神世界的認可和尊重。詩中「真復遠追前輩味」一句,既是對仇仁近詩風的肯定,也顯示了詩人對傳統詩風的尊重。而「頗驚頓異去來人」則表明仇仁近的詩風與傳統有所不同,給人以新鮮感。最後,詩人以「換骨得仙內丹熟」來比喻仇仁近詩藝的高超,認爲他已經達到了無需外求的境界,充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讚賞和對其詩藝成就的認可。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