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翁吟五言古體十首
今所以知古,賴世有書史。
後所以信今,豈不亦藉此。
昔在韓魏公,治平四載耳。
仁皇實錄就,賊賈獨不爾。
竊位十六年,不奏理廟紀。
鹹淳至德祐,抑又可知矣。
國亡邪正混,袞撻筆孰泚。
衰翁抱丹心,但恐將溘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治平四載:指韓魏公(韓琦)在宋仁宗治平年間(1064-1067年)的四年治理。
- 仁皇實錄:指宋仁宗的實錄,記錄了其統治時期的歷史。
- 賊賈:指賈似道,南宋末年的權臣,因其專權誤國,被稱爲「賊」。
- 竊位十六年:指賈似道在位的時間,從鹹淳九年(1273年)至德祐元年(1275年)。
- 理廟紀:指宋理宗的紀年,理宗是南宋的一位皇帝。
- 鹹淳至德祐:鹹淳是宋理宗的年號,德祐是宋恭帝的年號,這裏指從鹹淳到德祐這段時間。
- 國亡邪正混:指國家滅亡時,正邪不分,混亂無序。
- 袞撻筆孰泚:袞撻,指古代的禮服和刑具,這裏比喻正邪的鬥爭;筆孰泚,意指用筆記錄誰是誰非。
- 衰翁抱丹心:衰翁,指年老的人,這裏指作者自己;丹心,指忠誠的心。
- 將溘死:溘死,指突然死去。
翻譯
如今我們之所以能夠了解古代的歷史,全賴有書籍和史料的記載。後人之所以能夠相信我們所處的時代,也是依靠這些記錄。昔日韓魏公在治平年間治理國家不過四年,但他的功績被仁宗皇帝的實錄所記載,而那個被稱爲「賊」的賈似道卻不是這樣。他竊取高位十六年,卻未能在理宗的紀年中留下任何值得稱道的記錄。從鹹淳到德祐這段時間,國家的命運已經可以預見。國家滅亡時,正邪不分,混亂無序,用筆記錄誰是誰非已經沒有意義。我這個年老的人,雖然懷抱着一顆忠誠的心,但恐怕很快就會突然死去。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歷史人物韓魏公和賈似道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國家命運的憂慮。詩中,作者讚揚了韓魏公的治國功績,同時批判了賈似道的專權誤國。通過對歷史的回顧,作者表達了對國家未來的擔憂,以及對自己可能無法見證國家復興的無奈和悲哀。整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深沉,展現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