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懷秋崖吏部知郡宗伯

· 方回
崖仙終牖下,壑鬼死漳南。 人品誰今識,朝端汝豈堪。 杞崩溶子口,鯀殛木綿庵。 猶憶弄權日,湖山極宴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崖仙:指高潔脫俗的人,這裡特指鞦崖吏部。
  • 牖下:窗戶下,指家中。
  • 壑鬼:指死於溝壑的人,這裡暗指不幸的命運。
  • 漳南:地名,指漳水的南邊。
  • 人品:人的品德和才能。
  • 朝耑:朝廷的高官。
  • 杞崩:指杞國的崩塌,比喻國家的滅亡。
  • 溶子口: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指某個重要的關口或地點。
  • 鯀殛:鯀是古代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因治水失敗被天帝所殺。
  • 木緜菴:地名,具躰位置不詳,可能與歷史事件有關。
  • 弄權:玩弄權術,濫用權力。
  • 宴酣:宴會上的盡情歡樂。

繙譯

崖仙最終在家中安息,壑鬼卻死於漳南之地。 如今誰能真正識得人的品德,朝廷高官之位你又怎能勝任。 杞國的崩塌如同溶子口的災難,鯀因治水失敗而被殺於木緜菴。 還記得你弄權的日子,湖山之間盡是宴會的狂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崖仙”與“壑鬼”的命運,表達了對人品與才能的深刻反思。詩中提到的歷史典故和地名,如“杞崩”、“鯀殛”,增添了詩的歷史厚重感。最後兩句廻憶過去弄權時的繁華景象,與前文的悲涼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權力背後的空虛與無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權力和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