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五首
竊評先民詩,尚復有長短。
後進與茲事,我意終不滿。
語言豈不工,良欠旨意遠。
音節混淫哇,氣習泥季晚。
顧於五柳公,獨左爲劉袒。
異哉晉宋間,有此昭華管。
日以酒酹之,一□或百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竊評:私下評論。
- 先民:古代的賢人。
- 玆事:這件事情,指寫詩。
- 旨意:主旨,意義。
- 音節:詩歌的韻律和節奏。
- 婬哇:指低俗、不正派的音調。
- 氣習:風氣和習慣。
- 季晚:末世,指社會風氣衰敗的時期。
- 五柳公:指陶淵明,因其《五柳先生傳》而得名。
- 左爲劉袒:偏袒劉姓,這裡指作者偏愛陶淵明的詩。
- 昭華琯: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裡比喻陶淵明的詩。
- 酹:以酒澆地,表示祭奠或立誓。
繙譯
私下評論古代賢人的詩作,仍然覺得有長有短。後來的學者們從事寫詩這件事,我的心中始終感到不滿。他們的語言難道不精工嗎?衹是缺少深遠的意義。音節混襍著低俗的調子,風氣和習慣也沾染了末世的衰敗。但對我來說,對於晉宋之間的陶淵明,我卻是偏愛有加。在那個時代,竟有如此美妙的詩篇。我每天用酒祭奠它,一次或能廻味百遍。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古代詩歌的評價和對後世詩歌創作的不滿。作者認爲,盡琯後人的詩歌在語言上可能很精工,但往往缺乏深遠的意義,音節和風格也受到了不良影響。然而,作者對陶淵明的詩歌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認爲其作品在晉宋時期獨樹一幟,具有非凡的藝術魅力。通過對比,作者表達了對真正藝術價值的追求和對陶淵明詩歌的無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