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白廷玉常州教二首

· 方回
世間可讀不多書,豈但撐腸似蠹魚。 小技僅能攻淺近,大言徒用騁高虛。 道心切戒偏忘助,義事毋先計譭譽。 我學暮年方見此,毗陵博士比何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撐腸:比喻讀書多,知識豐富。
  • 蠹魚:書蟲,比喻死讀書,不消化。
  • 小技:小才能,小技巧。
  • 大言:誇大的言辭。
  • :放任,馳騁。
  • 高虛:高遠而不切實際。
  • 道心:追求道德和真理的心。
  • 切戒:必須戒除。
  • 偏忘助:偏執而忘記幫助他人。
  • 義事:正義的事情。
  • 毋先計譭譽:不要先考慮別人的讚揚或批評。
  • 毗陵:古地名,今江蘇常州。
  • 博士:古代學官名,這裏指白廷玉。

翻譯

世上值得讀的書並不多,讀書多並不意味着像蠹魚一樣只是填滿肚子。小技巧只能解決淺近的問題,誇大的言辭只能用來馳騁於高遠而不切實際的領域。追求道德和真理的心必須戒除偏執而忘記幫助他人,做正義的事情不要先考慮別人的讚揚或批評。我晚年才領悟到這些道理,毗陵的博士白廷玉又如何呢?

賞析

這首詩是方回對讀書和做人做事的深刻反思。他指出,讀書不僅僅是爲了填滿知識,而是要有選擇地讀,真正理解和吸收。同時,他批評了那些只會誇誇其談,而不切實際的人。在做人做事方面,他強調了道德和正義的重要性,以及在做正義之事時不應受外界評價的影響。最後,他以自己晚年的領悟來對比白廷玉,表達了對白廷玉的期待和評價。

方回

元朝詩人、詩論家。方回節操無可言者,爲世所譏,然善論詩文,論詩主江西派,爲江西詩派殿軍(參見《中國文學史·第三卷·第六編·元代文學》)。字萬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向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浙江建德)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晚年在杭州以賣文爲生,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卷。 ► 28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