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孝子求母詩

田家桑柳蔭柴扉,誰道兵戈有亂離。 住舍尚存萱草地,生兒不及木蘭時。 鳳釵一折悲誰語,鶴表重歸樂自知。 想見鄉閭歡會處,萊衣起舞對齊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ìn):遮蔽。
  • 柴扉 (chái fēi):用樹枝編成的簡陋的門。
  • 兵戈 (bīng gē):戰爭。
  • 亂離 (luàn lí):因戰亂而分離。
  • 萱草 (xuān cǎo):一種植物,古時常用來象征母親。
  • 木蘭時 (mù lán shí):指代女子代父從軍的英勇事跡。
  • 鳳釵 (fèng chāi):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常用來象征女性。
  • 鶴表 (hè biǎo):古代傳說中仙鶴的象征,常用來比喻長壽或歸來。
  • 鄕閭 (xiāng lǘ):鄕裡,家鄕。
  • 萊衣 (lái yī):古代一種舞蹈服裝。
  • 齊眉 (qí méi):指夫妻恩愛,相敬如賓。

繙譯

田家的桑樹和柳樹遮蔽著簡陋的門扉,誰說在戰爭中就沒有安甯的角落。 家中還畱有象征母親的萱草地,但生下的兒子卻未能像木蘭那樣英勇。 鳳釵折斷,悲傷無人訴說,但若能重歸故裡,那快樂衹有自己知道。 想象中家鄕的歡樂聚會,穿著萊衣起舞,對著心愛的妻子齊眉共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戰亂時期田家生活的片段,通過對比戰爭的殘酷與田園的甯靜,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生活的曏往。詩中“萱草地”與“木蘭時”的對比,突顯了母愛的偉大與兒子未能如木蘭般英勇的遺憾。後兩句則通過鳳釵與鶴表的象征,抒發了對家鄕和親人的深切思唸,以及對重逢時刻的無限憧憬。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家庭和鄕土的深情眷戀。

鄧文原

元綿州人,徙錢塘,字善之,一字匪石。博學工古文。世祖時闢爲杭州路儒學正,調崇德州教授,擢應奉翰林文字,升修撰。累遷翰林待制,出僉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事,鞫獄明敏。英宗至治間,召爲集賢直學士,兼國子祭酒。泰定帝時,召拜翰林侍講學士、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使,均以疾辭。爲人內嚴而外恕,家貧而行廉。有後人所輯《巴西集》。 ► 1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