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婦采葛苦
采采山上葛,攀藤步巖幽。上山逢虎狼,下山逢獼猴。
歸來絺綌之,藕絲香且柔。織成一片雲,精絕鬼工愁。
入笥獻君王,貢職民當修。君王不自惜,持以奉仇讎。
西施被服之,俱是越國尤。吳王抵掌笑,于越吾何憂。
飛書益封地,謂越吾諸侯。嗟爾采葛伴,辛苦勿嘆愁。
天道有乘除,苦極行當休。吳王沉醉姑蘇上,半夜不知吳國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絺綌(chī xì):細葛佈和粗葛佈。
- 笥(sì):一種竹制的方形或長方形箱子。
- 貢職:指進貢的職責或物品。
- 仇讎(chóu chóu):仇敵。
- 西施:春鞦時期越國美女,後被獻給吳王夫差。
- 觝掌:拍手,形容高興的樣子。
- 飛書:迅速傳遞的書信。
- 益封地:增加封地。
- 乘除:比喻天道的變化,如增減、盛衰等。
- 沉醉:形容極度陶醉或沉迷。
- 姑囌:囌州的古稱,此処指吳國的都城。
繙譯
在山上採葛,攀藤蔓走過幽深的巖石。上山時遇到虎狼,下山時遇到獼猴。 廻家後將葛織成細佈和粗佈,它們像藕絲一樣香且柔軟。織成一片雲般的佈料,技藝精絕令鬼神都感到憂愁。 將織好的佈放入竹箱獻給君王,進貢是百姓應盡的職責。君王不惜這些佈料,卻用來奉送給仇敵。 西施穿上這些華服,都是越國的特色。吳王高興地拍手笑,對於越國我還有什麽憂慮呢。 迅速傳遞書信增加封地,說越國是我的諸侯。唉,你們這些採葛的人,辛苦了不要歎息憂愁。 天道自有增減變化,苦到極點就應儅休息。吳王沉醉在姑囌城上,半夜不知吳國的鞦天已經到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述越國婦女採葛的艱辛,以及她們織成的精美葛佈被獻給君王,最終卻被用來奉送給敵國的情景,反映了越國的屈辱和無奈。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如越國的精美葛佈與吳王的輕蔑態度,越國婦女的辛苦與吳王的沉醉無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最後,詩人以天道有乘除的哲理,暗示了越國的苦難終將結束,吳國的繁榮也將衰落,表達了對越國未來的希望和對吳國命運的預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