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義倉即事

· 楊載
南來受命佐爲州,喜遇豐年暫出遊。 過嶺崎嶇尋道路,上山磽确治田疇。 修藤掛樹龍蛇走,怪石攢溪雁鶩浮。 賦役已寬詞訴簡,素餐無補謾優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崎嶇(qí qū):形容山路不平。
  • 磽确(qiāo què):形容土地堅硬貧瘠。
  • 田疇(tián chóu):田地,田野。
  • (cuán):聚集,集中。
  • 雁鶩(yàn wù):雁和鶩,泛指水鳥。
  • 素餐(sù cān):指不勞而食,這裏指官員無功受祿。
  • 謾優悠(mán yōu yōu):悠閒自得,無所事事。

翻譯

我受命從南方來到這裏輔佐治理州郡,喜逢豐收年景,便暫時外出遊玩。 經過崎嶇不平的山嶺尋找道路,登上堅硬貧瘠的山地治理田野。 修長的藤蔓掛在樹上,如同龍蛇蜿蜒遊走,怪異的石頭聚集在溪邊,水鳥在其中浮游。 賦稅和徭役已經放寬,訴訟也變得簡單,我作爲官員無功受祿,卻悠閒自得,無所事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豐年之際的出遊所見,通過「崎嶇」、「磽确」等詞語生動地表現了山路的艱險和土地的貧瘠,而「修藤掛樹」、「怪石攢溪」則以生動的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奇異美景。後兩句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安定和官員的閒適生活,但也透露出作者對自己無功受祿的愧疚和自嘲。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欣賞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反思。

楊載

楊載

元浦城(今福建浦城縣)人,字仲弘,晚年定居杭州。楊載先祖楊建爲浦城人,父楊潛,南宋諸生。楊載生於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幼年喪父,徙居杭州,博涉羣書,趙孟頫推崇之。年四十未仕,戶部賈國英數薦於朝,以布衣召爲國史院編修官,與修《武宗實錄》。調管領系官海船萬戶府照磨,兼提控案牘。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復科舉,登進士第,授饒州路同知浮梁州事,遷儒林郎,官至寧國路總管府推官。英宗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卒,年五十三歲。載以文名,自成一家,詩尤有法,一洗宋季之陋。著有《楊仲弘詩》八卷,文已散失。 ► 1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