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攜諸生登西山
九日秋服成,童冠從我遊。
萬古清沂春,重結西山秋。
白雲歸青岑,狂瀾落滄洲。
永嘯長風來,爽籟生巖幽。
清商失搖落,生氣浮林丘。
門生顧我言,樂矣行歸休。
風袂尚飄然,此意浩難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 秋服成:指秋天穿的衣服已經準備好了。
- 童冠:指年輕人。
- 沂春:指沂水之春,這裏比喻美好的時光。
- 青岑:青翠的山峯。
- 狂瀾:洶涌的波濤。
- 滄洲:水中的小塊陸地,常指隱居之地。
- 爽籟:清脆的音響。
- 清商:秋風。
- 搖落:指樹葉凋零。
- 生氣:生機。
- 林丘:樹林和山丘。
- 風袂:衣袖。
- 浩難收:意指情感或思緒浩大,難以收拾。
翻譯
在重陽節這一天,秋天的衣服已經準備好,我帶着一羣年輕人去遊玩。我們彷彿回到了萬古之前的沂水之春,再次體驗西山的秋意。白雲飄向青翠的山峯,洶涌的波濤落入水中的陸地。我們長久地吹着風,清脆的音響在山岩間迴盪,帶來了涼爽。秋風雖然吹落了樹葉,但生機依舊在林間和山丘上流轉。我的學生們看着我說,快樂了,可以回去了。我的衣袖依然飄揚,這種意境浩大,難以收拾。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重陽節時,詩人帶着學生們登高遊玩的情景。詩中通過「白雲歸青岑,狂瀾落滄洲」等意象,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美,同時「爽籟生巖幽」等句,傳達了秋日的清爽與寧靜。結尾處「風袂尚飄然,此意浩難收」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留戀與情感的深遠。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