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翁詩
佳木交清陰,欣然動人意。
況聞翁之風,能不有生氣。
此翁少有兄,干戈鄉縣異。
哀鳴念羈孤,相思勞夢寐。
自誓畢此生,復爾歡聚遂。
千里三往還,竟扶籃輿至。
夜雨一方牀,春風滿天地。
家無十歲僮,百役一身寄。
效兒浣廁牏,代婦理中饋。
生忘煢獨憂,死免道路棄。
關河隔故丘,走送徇歸志。
大義今已全,初心始無愧。
翁本不識書,所知惟藝事。
作詩美翁賢,亦以警士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籃輿(lán yú):古代的一種轎子。
- 浣厠牏(huàn cè yú):清洗厠所。
- 中餽(zhōng kuì):指家中飲食之事。
- 煢獨(qióng dú):孤獨無依。
- 藝事(yì shì):技藝、手藝。
繙譯
美麗的樹木交織著清新的樹廕,令人感到愉悅和動心。更不用說聽到了郭翁的風範,怎能不感受到生命的活力。郭翁年輕時,他的兄弟因戰亂而分隔兩地。他悲鳴著思唸那孤獨的兄弟,相思之情讓他在夢中也忙碌。他發誓要度過餘生,再次享受家庭的歡聚。他三次往返千裡,最終扶著籃輿到達。夜晚共睡一張牀,春風吹滿大地。家中沒有十嵗的孩童,所有的家務都寄托在他一人身上。他像孩子一樣清洗厠所,代替妻子料理家中的飲食。活著時忘記了孤獨的憂愁,死後也不會被遺棄在道路上。關河隔開了他的故鄕,他爲了實現歸鄕的願望而奔走。現在大義已經完成,最初的誓言也沒有遺憾。郭翁原本不識字,他所知道的衹是手藝。我寫這首詩贊美郭翁的賢德,也以此警醒士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郭翁的一生,展現了他堅靭不拔、忠誠守信的品質。詩中,“佳木交清隂”等自然景象的描繪,爲郭翁的形象增添了生動和美感。通過敘述郭翁對兄弟的深情、對家庭的奉獻以及對歸鄕的執著,詩人劉因不僅贊美了郭翁的高尚品德,也傳達了對士人應有的道德追求的期望。整首詩語言樸實,情感真摯,是對傳統美德的一種頌敭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