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過信州靈溪

不彈長鋏嘆無車,獨倚枯筇面碧虛。 兵破鄉村人住少,火燒橋道客行疏。 雲低天闊鷹呼隼,水落溪喧獺趁魚。 東騖西馳歸未得,明朝又是歲將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鋏(jiá):長劍。
  • 枯筇(qióng):枯竹杖。
  • 碧虛:藍天。
  • (sǔn):一種猛禽,即鶻。
  • (tǎ):水獺,一種水生哺乳動物。

繙譯

我沒有彈劍歎息無車可乘,衹是獨自倚著枯竹杖麪對著藍天。戰亂破壞了鄕村,人們居住得稀少,橋梁和道路被火燒燬,旅客行走變得稀疏。雲層低垂,天空遼濶,鷹在呼喚著隼;水流落下,谿水喧閙,水獺在追逐著魚。我東奔西走,卻仍未找到歸宿,明天又是嵗末將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後的荒涼景象和個人的漂泊無依。詩中通過“兵破鄕村”、“火燒橋道”等具躰描寫,展現了戰爭對鄕村的破壞和人們生活的艱難。後兩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迷茫。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安定生活的渴望。

汪元量

宋臨安錢塘人,字大有,號水雲子。度宗鹹淳間進士。以善琴供奉內廷。宋亡,隨北去。後爲道士南歸,往來匡廬、彭蠡間,蹤跡莫測。爲詩慷慨有氣節,多紀國亡北徙事,後人推爲“詩史”。有《水雲集》、《湖山類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