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樂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柳花飛滿春歸路,隔江暮雲搖影。草暗河橋,塵昏水驛,難覓仙翁丹井。年光漸暝。任老鬢霜彫,壯心灰冷。世故紛紜,寄書長擬問弘景。
山林多少勝地,四時蕭散處,談笑能領。小舫尋詩,輕裘把釣,此意只今誰省。斜陽迥迥。算往夢難追,曠懷休騁。目斷南湖,平蕪千萬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甲戌:指元朝至正十四年(1354年)。
- 邵亨貞:元代文學家。
- 柳花:柳樹的花,春天開放。
- 仙翁丹井:傳說中仙人煉丹的地方,這裏指仙境或隱逸之地。
- 霜彫:霜降後樹木凋零,比喻衰老。
- 世故:指世俗的紛擾和複雜的人際關係。
- 弘景:指南朝梁的道士陶弘景,以隱逸著稱。
- 小舫:小船。
- 輕裘把釣:穿着輕便的皮衣釣魚,形容閒適的生活。
- 曠懷:寬廣的胸懷。
- 南湖:地名,可能指具體的湖泊,也可能是泛指。
- 平蕪:平坦的草地。
翻譯
春天的路上,柳花飄飛,隔着江水,暮色中的雲影搖曳。草色暗淡的河橋,塵土覆蓋的水邊驛站,難以尋覓到仙人煉丹的井。時光漸漸昏暗,任由老去的鬢髮如霜降後的樹木般凋零,壯志已如灰燼般冷卻。世俗的紛擾,讓我想寄信詢問隱逸的陶弘景。
山林中有多少勝地,四季中蕭散的地方,談笑間能領會其中的樂趣。乘着小船尋覓詩意,穿着輕便的皮衣釣魚,這樣的心意如今又有誰能理解。斜陽遠去,算起來往昔的夢境難以追尋,寬廣的胸懷也難以舒展。目光所及,南湖的平坦草地延綿千萬頃。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天傍晚的景色,通過對柳花、暮雲、草暗河橋等自然景象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世俗紛擾的感慨。詩中「任老鬢霜彫,壯心灰冷」反映了作者對年華老去的無奈和對壯志未酬的失望。後文通過對山林勝地和蕭散生活的嚮往,展現了作者對隱逸生活的渴望和對現實世界的超脫。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