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叔夏寄童質夫

溪頭春水綠欲沽,溪上行人馬蹄滑。 溪山周匝空翠香,駐馬看山惜不發。 有客有客蒼髯眉,蘭襟蕙帶光參差。 手攜鯉魚壓清酒,勸我且復留斯須。 道傍廢垣蘚花裂,昔人富貴春雲滅。 此時不飲將奈何,爲君醉倒溪頭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周匝(zhōu zā):周圍環繞。
  • 空翠:形容山色青翠,空靈。
  • 駐馬:停馬。
  • 蘭襟蕙帶:形容衣着華美,襟如蘭花,帶如蕙草。
  • 光參差:光彩閃爍,不齊的樣子。
  • 鯉魚:指鯉魚形狀的酒器。
  • 壓清酒:指用鯉魚形狀的酒器盛裝清酒。
  • 留斯須:停留片刻。
  • 廢垣:廢棄的牆垣。
  • 蘚花裂:蘚苔覆蓋的牆體裂開。
  • 春雲滅:比喻昔日的繁華如春雲般消散。

翻譯

溪頭的春水綠得幾乎要溢出來,溪上行走的人和馬蹄在滑溜的石面上打滑。 四周的山巒環繞,空靈的翠色散發着香氣,我停下馬,凝視着山景,捨不得離開。 有一位客人,他的鬍鬚和眉毛蒼白,穿着華美的衣裳,光彩閃爍。 他手裏拿着鯉魚形狀的酒器,裏面裝滿了清酒,勸我再留一會兒。 路旁的廢棄牆垣上,蘚苔裂開,昔日的富貴繁華已如春雲般消散。 此時若不痛飲一番,又將如何?我願爲你醉倒在溪頭的月光下。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溪邊的景色與人物活動,通過對比昔日的繁華與現今的廢墟,表達了時光易逝、富貴無常的感慨。詩中「溪頭春水綠欲沽」等句,生動描繪了春水的生機與活力,而「駐馬看山惜不發」則體現了對自然美景的留戀。後文通過客人的勸酒,引出對過往繁華的回憶與對現實的感慨,最終以「爲君醉倒溪頭月」作結,既展現了詩人的豪放情懷,也隱含了對人生無常的深刻認識。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學家、詩人、學者,初名同祖,字季和,號五峰,温州樂清(今屬浙江)人。少博學,以文章負名當世,隱居雁蕩山五峰下,從學者眾。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應召爲秘書監著作郎,至正七年,進《孝經圖説》,擢昇秘書監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辭職南歸,途中病逝同州(陝西大荔),享年六十六歲。與楊維楨幷稱“楊李”。篤志復古,法古人而不趨世尙,非先秦兩漢語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