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拾得
獼猴尚教得,人何不憤發。 前車既落坑,後車須改轍。 若也不知此,恐君惡合殺。 此來是夜叉,變即成菩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憤發:發奮,努力。
  • 前車:前面的車輛,比喻前人的失敗。
  • 落坑:掉進坑裏,比喻失敗。
  • 改轍:改變道路,比喻改變方法或策略。
  • 惡合殺:錯誤地結合導致失敗。
  • 夜叉:佛教中的惡鬼,比喻惡劣的狀態。
  • 菩薩:佛教中的慈悲化身,比喻高尚的狀態。

翻譯

獼猴尚且能夠被教導,人爲何不發奮努力呢? 前面的車輛已經掉進坑裏,後面的車輛必須改變道路。 如果不知道這一點,恐怕你會錯誤地結合導致失敗。 這種轉變就像是夜叉變成了菩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獼猴與人的行爲,強調了人應該有自我提升和改變的意識。詩中「前車既落坑,後車須改轍」寓意深刻,告誡人們在面對失敗時,應該吸取教訓,及時調整策略,避免重蹈覆轍。最後兩句「此來是夜叉,變即成菩薩」則形象地表達了改變的重要性,即使是惡劣的狀態,只要願意改變,也能轉變爲高尚的狀態。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鼓勵人們勇於改變,追求更好的自我。

拾得

拾得

唐僧。太宗貞觀時人。天台山國清寺豐幹禪師遊鬆徑,見一十餘歲兒童,遂引至寺,付庫院。經三紀,令知食堂。與寒山友,狀類顛狂。閭丘胤出守台州,入寺見寒山、拾得二人,拜之,二人連臂走出,沈跡無所。胤復往寒巖謁問,便縮入巖穴中入滅。尋其遺物,唯於林間並村墅屋壁得詩三百餘篇。 ► 56篇诗文

拾得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