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林彥達天平即事

· 龔璛
籃輿過西郊,故指長松樹。 幽尋得清深,古藤蛟蛇聚。 聊爲取徑來,復作循澗去。 峨峨天門山,僧坊掩其處。 稽首忠烈祠,茲遊有神助。 違世常獨行,會心即同趣。 手?白雲泉,一洗儒者腐。 躋攀龍門上,滄海欲竟渡。 狂嘯風雨飛,血肉那可住。 俯觀大千界,莽蒼盡回互。 病夫杖藜還,數息安窘步。 之子凌絕頂,相失不相遇。 脩廊把臂笑,物色方受句。 跏趺贊公房,茶甌要深注。 蹇餘每多艱,沮洳沾兩屨。 肩僕亦已痡,重負寧少恕。 前途更回首,空翠灑嵐霧。 持此將安歸,濟勝自非具。 知津問長沮,無淚灑羊祜。 平生樽酒期,中秋月當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籃輿(lán yú):古代的一種轎子。
  • 蛟蛇:比喻古藤盤繞的樣子。
  • ?(zhǎo):舀取。
  • 儒者腐:指儒家學者的迂腐。
  • 躋攀(jī pān):攀登。
  • 大千界:佛教用語,指宇宙。
  • 莽蒼:形容景色蒼茫。
  • 杖藜(zhàng lí):拄着藜杖,指行走。
  • 脩廊(xiū láng):長廊。
  • 跏趺(jiā fū):佛教徒的一種坐姿。
  • 沮洳(jù rù):低溼之地。
  • (pū):疲憊。
  • 嵐霧(lán wù):山中的霧氣。
  • 知津:知道渡口,比喻知道方向或方法。
  • 羊祜(yáng hù):人名,此處可能指歷史上的羊祜,晉代名將。

翻譯

乘坐籃輿穿過西郊,特意指點着那些古老的長松樹。尋幽探祕,發現一處清幽深邃之地,那裏古藤如蛟蛇般盤繞聚集。我們沿着小徑而來,又順着溪澗而去。巍峨的天門山,僧坊掩映其中。我們向忠烈祠叩首致敬,這次遊覽彷彿有神明相助。我們違背世俗常理,獨自行走,心意相通便有了共同的興趣。用手舀取白雲泉的水,一洗儒家學者的迂腐之氣。攀登至龍門之上,彷彿要渡過滄海。在風雨中狂嘯,血肉之軀怎能停留。俯瞰這廣闊的宇宙,景色蒼茫,萬物交相輝映。我拄着藜杖返回,幾經停歇,安於緩慢的步伐。那位子凌駕於絕頂之上,我們彼此錯過,未能相遇。在長廊中把手言歡,景色正激發着詩句。在贊公房中跏趺而坐,茶碗中要深注茶水。我步履艱難,兩腳沾滿了低溼之地的泥濘。僕人也已疲憊不堪,重負之下怎能稍有寬恕。再回首前路,只見空翠的山色和灑落的嵐霧。我手持這些又將何去何從,要欣賞勝景自然需要具備條件。向長沮詢問渡口的方向,沒有淚水灑向羊祜。平生期待着樽酒相聚,中秋之夜月亮當空。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友人林彥達一同遊覽天平山的經歷,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了山中的清幽景緻和旅途的艱辛。詩中,「籃輿過西郊」至「僧坊掩其處」一段,以古藤、溪澗、天門山等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幽深靜謐的山林畫卷。後文則通過「手?白雲泉」、「躋攀龍門上」等動作,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的親近和對世俗的超越。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作者的遊歷體驗,也寄寓了對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