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鬢鴉:指女子烏黑髮亮的鬢髮。
- 臉霞:形容女子臉頰紅潤如霞。
- 屈殺:委屈,指女子才貌出衆,卻只能作爲陪嫁。
- 陪嫁:女子出嫁時隨嫁的財物或人。
- 規模:此處指女子的氣質和風度。
- 大人家:指有地位、有教養的家庭。
- 紅娘:《西廂記》中的角色,此處泛指媒人或介紹人。
- 笑眼偷瞧:形容女子含情脈脈,偷偷看人。
- 文談回話:指女子談吐文雅,應對得體。
- 解語花:比喻能言善辯、聰明伶俐的女子。
- 倒了葡萄架:比喻因爲得到這樣的女子而感到非常高興,以至於站立不穩,如同葡萄架倒了一般。
翻譯
她的鬢髮烏黑如鴉,臉頰紅潤似霞,卻只能委屈地作爲陪嫁。她的氣質和風度完全像是出自大家閨秀,不亞於任何媒人介紹的女子。她含情脈脈地偷看,談吐文雅,應對得體,真像是一朵能言善辯的花。如果我能得到她,我會高興得站立不穩,就像葡萄架倒了一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生動的比喻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女子出衆的容貌和氣質。詩中「鬢鴉」、「臉霞」等詞語形象地描繪了女子的美麗,而「屈殺將陪嫁」則表達了對她才華被埋沒的惋惜。後文通過對女子談吐和舉止的讚美,進一步突出了她的魅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女子的傾慕之情。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