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 · 碧玉簫
怕見春歸,枝上柳綿飛。靜掩香閨,簾外曉鶯啼。恨天涯錦字稀,夢才郎翠被知。寬盡衣,一搦腰肢細。癡,暗暗的添憔悴。
秋景堪題,紅葉滿山溪。松徑偏宜,黃菊繞東籬。正清樽斟潑醅,有白衣勸酒杯。官品極,到底成何濟?歸,學取淵明醉。
拼音
注釋
柳綿:柳絮,柳花。蘇軾《蝶戀花》:“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簾外曉鶯啼: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錦字:用錦織成的字。竇滔的妻子蘇蕙曾織錦爲迴文寄給他,後因以指情書。晁補之《迴文詞》:“織成錦字縱橫說,萬語千言皆怨別。”
寬盡衣:柳永《蝶戀花》:“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是說因離別而相思,因相思而消瘦。
一搦(nuó):一握,極言其腰肢之細小。《韓非子·二柄》:“楚靈王好細腰,而宮中多餓人。”後因以細腰形容美人。
堪題:值得寫,值得描畫。
松徑:指隱居的園圃。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又《飲酒》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見下句。
潑醅(péi):沒有漉過的酒。李白《襄陽歌》:“遙看漢水鴨頭綠,恰似葡萄初潑醅。”
白衣勸酒:陶淵明九月九日出宅邊菊叢中,坐了很久,正苦無酒,忽值江州剌史王弘使白衣送酒至,淵明乃就酌,爛醉而歸。白衣,給官府當差的人。
官品極:最高的官階。
成何濟:有什麼益處。濟,益處。
淵明:晉陶潛的字,他是我國四、五世紀時的著名詩人。他過不慣官場的生活,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寫了一篇《歸去來辭》,就掛冠而歸了。
序
《雙調·碧玉簫》是元代雜劇作家關漢卿創作的一首詞。該詞描繪了一幅絢麗多嬌的秋山圖不僅表達了作者對美麗景色的讚美之情,也爲後面的抒發作者超脫、隱逸的情志作了有力的支撐。“秋景堪題”,是總寫,是對秋景概括地讚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絢麗的色彩展開對秋景的描繪。“紅葉滿山溪”,這是一個色彩鮮明的遠景鏡頭,意境開闊,引人入勝。“黃菊繞東籬”,寫身邊景物,是近景。由遠及近的描寫,給人一種層次清晰、立體感很強的感覺。而色彩的絢爛,和諧的寧誼,更呈現出一片秋意盎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柳緜:柳絮。
- 香閨:女子的內室。
- 錦字:指書信。
- 搦(nuò):握,量詞,表示一握。
- 憔悴:形容人瘦弱,麪色不好看。
繙譯
害怕看到春天離去,枝頭上的柳絮隨風飄飛。靜靜地關上香氣四溢的閨房門,簾外清晨的黃鶯在啼叫。怨恨遠在天涯的書信稀少,夢中與心上人相會的情景衹有翠被知曉。衣服漸漸寬松,腰肢細得衹有一握。癡癡地,暗自增添了許多憔悴。
賞析
這首作品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位女子在春去時的孤寂與思唸。通過“柳緜飛”、“曉鶯啼”等自然景象,烘托出女子內心的哀愁。詩中“恨天涯錦字稀”直抒胸臆,表達了女子對遠方情人的深切思唸。結尾的“寬盡衣,一搦腰肢細。癡,暗暗的添憔悴”則形象地描繪了女子因思唸而日漸消瘦的身形,以及她無法言說的內心痛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展現了關漢卿對女性心理的深刻理解和生動刻畫。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雙調】沉醉東風 》 —— [ 元 ] 關漢卿
- 《 【仙呂】醉扶歸禿指甲 》 —— [ 元 ] 關漢卿
- 《 【正宫】白鹤子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朝天子書所見 》 —— [ 元 ] 關漢卿
- 《 感天動地竇娥冤(第四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大德歌 》 —— [ 元 ] 關漢卿
- 《 詐妮子調風月(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