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普救姻緣西洛客說姻緣,普救寺尋方便。佳人才子,一見情牽。
餓眼望將穿,饞口涎空咽。門掩梨花閒庭院,粉牆兒高似青天。
顛不刺見了萬千,似這般可喜娘罕見,引動人意馬心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西洛客:來自西洛的客人。
- 普救寺:寺廟名,此處爲故事背景。
- 方便:機會,此處指相遇的機會。
- 餓眼:形容極度渴望的眼神。
- 饞口涎空咽:形容極度渴望而流口水,但又不得不咽回去。
- 門掩梨花閒庭院:門關着,庭院裏梨花靜靜地開着,形容幽靜的環境。
- 粉牆兒高似青天:形容牆非常高,幾乎觸及天空。
- 顛不刺:形容心情激動,難以平靜。
- 意馬心猿:形容心思不定,像馬和猿一樣難以控制。
翻譯
西洛的客人談論着姻緣,在普救寺尋找相遇的機會。才子與佳人,一見面便情意綿綿。 他那渴望的眼神幾乎要望穿,饞涎欲滴卻只能空咽。門扉緊閉,梨花在幽靜的庭院中靜靜開放,那粉白的牆壁高聳入雲。 心情激動,難以平靜,見過了無數人,卻很少見到這樣令人歡喜的女子,她的出現讓人的心思如同脫繮的馬和猿,難以自控。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才子佳人一見鍾情的情景,通過「餓眼望將穿」和「饞口涎空咽」生動表現了主人公對愛情的渴望。詩中「門掩梨花閒庭院,粉牆兒高似青天」不僅營造了一個幽靜而高遠的背景,也隱喻了主人公內心的情感世界。結尾的「意馬心猿」則巧妙地表達了主人公心動的狀態,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劉夫人慶賞五侯宴(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沉醉東風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南呂 · 一枝花 · 贈珠簾秀 》 —— [ 元 ] 關漢卿
- 《 大德歌 · 秋 》 —— [ 元 ] 關漢卿
- 《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關大王獨赴單刀會(第四折)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