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虛意謝誠東閣玳筵開,不強如西廂和月等。紅娘來請:“萬福先生。”
“請”字兒未出聲,“去”字兒連忙應。下功夫將額顱十分掙,酸溜溜螫得牙疼。
茶飯未成,陳倉老米,滿甕蔓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呂:古代音樂十二律之一,此處指曲牌名。
- 普天樂:曲牌名,屬於中呂宮調。
- 崔張十六事:指關漢卿所作的十六首以崔鶯鶯和張生故事爲題材的曲子。
- 東閣玳筵:東閣,指東邊的閣樓或房間;玳筵,指華美的宴席。
- 不強如:不如,比不上。
- 萬福:古代女子行禮時口中所言,表示祝福。
- 額顱:額頭。
- 酸溜溜:形容感覺酸楚或心情不快。
- 螫(shì):原指蜂、蠍等用毒刺刺人或動物,此處形容感覺刺激或不適。
- 陳倉老米:陳舊的倉庫存放的米,指食物不新鮮。
- 蔓菁:一種蔬菜,又稱蕪菁。
翻譯
在東邊的閣樓上擺開了華美的宴席,這比在西廂房裏伴着月光等待要好得多。紅娘來邀請:「先生,請您萬福。」 「請」字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去」字就已經急忙答應了。費盡心思整理自己的儀容,額頭上都出了不少汗,那種酸楚的感覺讓人牙疼。茶和飯還沒準備好,只有陳舊的倉米和滿甕的蔓菁。
賞析
這首曲子以輕鬆幽默的筆觸描繪了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中的一個場景。通過對比東閣玳筵與西廂和月等的情景,突出了主人公對宴會的期待和急切心情。紅娘的邀請和主人公的迅速反應,以及對儀容整理的誇張描寫,增添了戲劇性和幽默感。最後,對簡陋食物的描寫,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狀況,同時也爲整個故事增添了一抹現實的色彩。整體上,這首曲子語言生動,情感真摯,展現了關漢卿深厚的藝術功底和對生活的深刻洞察。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三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錢大尹智寵謝天香(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尉遲恭單鞭奪槊(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沉醉東風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 · 碧玉簫 》 —— [ 元 ] 關漢卿
- 《 【雙調】碧玉簫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