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隔牆聽琴月明中,琴三弄,閒愁萬種,自訴情衷。要知音耳朵,聽得他芳心動。
司馬、文君情偏重,他每也曾理結絲桐。又不是《黃鶴醉翁》,又不是《泣麟悲鳳》,又不是《清夜聞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中呂:古代音樂術語,指一種音律。
- 普天樂:曲牌名,屬於元曲的一種。
- 崔張十六事:指元曲《西廂記》中崔鶯鶯與張生的故事。
- 琴三弄:彈琴三次,指反覆彈奏。
- 理結絲桐:指彈奏琴絃,絲桐指琴絃。
- 《黃鶴醉翁》:古琴曲名。
- 《泣麟悲鳳》:古琴曲名。
- 《清夜聞鍾》:古琴曲名。
翻譯
在月光明亮的夜晚,隔着牆聽到了琴聲,琴聲反覆彈奏了三次,帶來了無盡的閒愁,彷彿在傾訴內心的情感。想要知道這琴聲是否觸動了她的心絃,是否能聽出她的芳心已動。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中,他們也曾通過琴聲來表達情感。這琴聲並非《黃鶴醉翁》,也不是《泣麟悲鳳》,更不是《清夜聞鍾》,而是另一種情感的流露。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月夜中隔牆聽琴的情景,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對音樂的深刻理解。關漢卿巧妙地運用了琴聲作爲情感的載體,通過對比不同的琴曲,突出了琴聲中所蘊含的獨特情感。作品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元曲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
關漢卿的其他作品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
- 《 沉醉東風 · 雙調 · 咫尺的天南地北 》 —— [ 元 ] 關漢卿
- 《 梧葉兒 · 商調 · 別情 》 —— [ 元 ] 關漢卿
- 《 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望江亭中秋切鱠(第二折) 》 —— [ 元 ] 關漢卿
- 《 南呂 · 一枝花 · 贈珠簾秀 》 —— [ 元 ] 關漢卿
- 《 【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 —— [ 元 ] 關漢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