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呂】普天樂崔張十六事

鶯花配偶春意透酥胸,春色橫眉黛,新婚燕爾,苦盡甘來。 也不索將琴操彈,也不索西廂和月待,盡老今生同歡愛,恰便似劉阮天台。 只恐怕母親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難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鶯花:指春天的景色,鶯鳥和花朵。
  • 配偶:指夫妻。
  • 酥胸:形容女子胸部柔軟。
  • 眉黛:古代女子用以畫眉的青黑色顏料,這裏指眉眼。
  • 新婚燕爾:形容新婚快樂,如燕子般歡快。
  • 琴操:指彈琴。
  • 西廂和月待:指在西廂房中等待月色,暗指情侶相會。
  • 劉阮天台:劉晨和阮肇,兩位東漢時期的文學家,曾一同隱居天台山,這裏比喻情侶間的隱祕幸福生活。
  • 做猜:產生猜疑。
  • 假乖:假裝乖巧。
  • 難捱:難以忍受。

翻譯

春天的氣息透過女子的酥胸,春色映在她的眉眼之間,新婚的喜悅如同燕子般歡快,經歷了苦難終於迎來了甜蜜。 不需要彈琴來表達情感,也不需要在西廂房中等待月色,只願今生與愛人同享歡樂,就像劉晨和阮肇在天台山中的隱祕幸福。 只怕母親會產生猜疑,侍妾們假裝乖巧,而小姐卻難以忍受這種生活。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對新婚夫婦的甜蜜生活,通過對春天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他們之間的愛情和幸福。詩中「鶯花配偶」和「新婚燕爾」等詞句,生動地展現了新婚的喜悅和春天的生機。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未來可能出現的家庭矛盾的擔憂,如「只恐怕母親做猜,侍妾假乖,小姐難捱」,這種對現實的隱憂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形成了鮮明對比,增加了詩歌的情感深度。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