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娥冤 · 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拼音

讀《竇娥冤·滾繡球》,耳畔響一曲迴腸蕩氣的悲歌,心中烙一個敢於反抗的形象。 讀《竇娥冤·滾繡球》,更讀關漢卿,竇娥唱出的悲苦辛酸,更是漢卿心底的柔腸婉轉。 讀《竇娥冤·滾繡球》,一讀竇娥沖天之冤。她三歲亡母失母愛,七歲抵債做媳婦,成婚兩年又亡夫。後又有張驢兒父子招親的煎迫,公公死後的含冤認罪,被定成死罪。將赴刑場處斬時刻,她所受苦難,所遭痛楚,一定了然於胸;悲憤情懷,不平念頭,肯定塊積在心,有激憤之詞,自在情理之中:她呈冤屈,說無辜,直接控訴沒有正義的天和地。關漢卿抓住主人公激憤難平的這個契機,大做文章,借竇娥唱出《端正好》、《滾繡球》等曲詞,確實讓人心生感嘆。 讀《竇娥冤·滾繡球》,二悟竇娥道怨之妙。唱詞“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着生死權”,是說現實有其固有秩序,人們的命運掌握在天地秩序之中。下面“天地也!”一聲浩嘆,蘊蓄無限感慨:有憤激和委屈,有埋怨和抗爭,更有指責和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是對天地強烈的質問:主宰萬物、維持秩序的統治者——本應公正無私地廓清世界,卻爲何是非不分、曲直不明?“爲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福貴又壽延。”鏗鏘直指現實的不公:壞人得志,好人受欺,這與應有的公理形成鮮明對比。“天地也!作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這句指責,對天地在人們心中的崇高地位做了深刻顛覆。接下來,悲憤之極的竇娥,便直接指責和痛斥代替上天來行使統治權的“天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爲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末句“哎,只落得兩淚漣漣。”是憤怒致極後的轉折,是悲憤到底的嘆息。在句式上,全用口語,既貼近老百姓的語言,又自然流暢,氣勢充沛,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一曲《竇娥冤·滾繡球》,巧妙道出竇娥深深怨,可以讓人感嘆千年。 讀《竇娥冤·滾繡球》,三窺漢卿胸中之悲。竇娥一曲《滾繡球》,把所受冤屈之由直接歸結到了天的身上,把控訴矛頭直指統治者所賴以維繫的精神支柱,具有民主主義思想端倪,這也是關漢卿借竇娥之口抒一己之憤的載體。《析津志·名宦傳》中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爲一時之冠。”而他卻飽受不公平社會的磨礪,怎麼會不於心底鬱積悲憤? 關漢卿在《竇娥冤》中,借竇娥一張嘴,唱自己無限悲,傳百姓長久願,自然會傳盛不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日月朝暮懸:太陽和月亮每天升起降落,象徵公正永恆。
  • 鬼神掌着生死權:民間信仰認爲鬼神掌控人的生死命運。
  • 盜蹠顏淵:盜蹠,春秋時期的大盜;顏淵,孔子弟子,以德行高潔著稱。這裏比喻混淆黑白,好人壞人不分。
  • 糊突:混淆不清。
  • 造惡的享富貴:作惡之人反而生活富足。
  • 順水推船:比喻隨波逐流,不主持公道。
  • 怕硬欺軟:對強者畏懼,對弱者欺壓。
  • 賢愚:賢良與愚昧。
  • 錯勘:錯誤判斷。
  • 漣漣:形容淚水不斷。

翻譯

太陽和月亮輪流照耀,鬼神掌管着生死的關鍵。天地啊,本應明辨清濁,爲何讓壞人得逞,好人受苦?善良的人貧窮且壽命短,作惡的人卻享受富貴長久!天地啊,你只會怕硬壓軟,實際上也順着潮流逃避責任。

大地,你怎能不分是非?蒼天,你誤判了賢良與愚笨,枉稱天道!哎,只能是淚水漣漣,滿心悲涼。

賞析

《滾繡球》是元曲大師關漢卿的代表作《竇娥冤》中的一段唱詞。竇娥控訴天地不公,表達了底層人民對於社會不公的憤怒與無奈。她指責天地未能公正對待善惡,使得惡人逍遙法外,好人備受苦難。這不僅是竇娥個人的悲歌,也是對封建社會黑暗現實的深刻揭露。關漢卿通過竇娥的形象,展現了人性的掙扎與社會的不公,呼喚正義的到來。這段唱詞語言犀利,情感激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關漢卿

關漢卿

關漢卿,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號已齋(一說名一齋)、已齋叟。漢族,解州人(今山西省運城),其籍貫還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國市)人等說,與白樸、馬致遠、鄭光祖並稱爲“元曲四大家”。以雜劇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現存18部,個別作品是否爲他所作,無定論。 最著名的是《竇娥冤》。關漢卿也寫了不少歷史劇,《單刀會》、《單鞭奪槊》、《西蜀夢》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數10多首。他的散曲,內容豐富多彩,格調清新剛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關漢卿塑造的“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響璫璫一粒銅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廣爲人稱,被譽“曲聖”。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