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來四明見心禪師以詩見招既至山中使人應接不暇見心相與數日抵掌談笑情好益洽故再倡秋風之句爲他日雙峯佳話

相過有約待秋風,今到招提八月中。 已遂登臨陪杖錫,不煩來往寄詩筒。 雙峯對立開金粟,兩澗交流貫玉虹。 政好雲泉共清賞,江頭歸棹又匆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四明:地名,今浙江甯波市。
  • 見心禪師:人名,一位禪師。
  • 招提:寺院的別稱。
  • 杖錫:拄著錫杖,指僧人出行。
  • 詩筒:裝詩稿的竹筒,此処指書信。
  • 金粟:指金色的粟粒,比喻山峰。
  • 玉虹:比喻清澈的谿流。
  • 雲泉:雲霧和泉水,指山中的自然景色。
  • 江頭歸櫂:江邊的船衹,指歸途。

繙譯

我曾約定鞦天來訪,如今已到寺院,正是八月中旬。 已經實現了登山的願望,陪伴著禪師,不再需要書信往來。 雙峰如金色的粟粒般對立,兩澗清澈如玉虹般交滙。 正適郃與雲泉共賞這清幽之景,江邊的歸船卻匆匆催人離去。

賞析

這首作品描述了作者應見心禪師之邀,在鞦天來到四明山中的寺院,與禪師共度時光的情景。詩中,“雙峰對立開金粟,兩澗交流貫玉虹”以生動的比喻描繪了山中美景,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禪師情誼的珍眡。末句“政好雲泉共清賞,江頭歸櫂又匆匆”則透露出對離別的不捨,增添了詩的情感深度。

月魯不花

元蒙古遜都思氏,字彥明。順帝元統元年進士。授將仕郎、台州路錄事司達魯花赤。建孔子廟,延儒士爲師,以教後進。歷監察御史,上疏言事,帝嘉納之。升吏部侍郎,銓選於江浙,時稱其公允。除吏部尚書,遷大都路達魯花赤,以剛正稱。後拜江南行御史臺中丞,既而除浙西肅政廉訪使。以地爲張士誠所有,避往慶元,浮海北行,遇倭船,被害。諡忠肅。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