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雲湘水圖歌謝張師夔教授

· 龔璛
離騷之國幾千裏,十幅蒲帆順風駛。順風猶須兩月程,伊誰移來墮書幾。 張君墨妙遊戲爾,亂峯因君接天起。蒼然古木摧不死,君應曾隱茅屋底。 得非是間種蘭芷,慘澹經營那及此。鬆連閣上聽秋聲,讀書眼花字如蟻。 玉立長身挾童子,披圖置我平生喜。憶昔詩家愛許渾,凌歊荒臺尋舊址。 云何姑孰大江邊,望湘潭雲尺有咫。我今識君意,總爲詩料理。 雲兮楚之雲,水兮湘之水,回雁夕陽銜一葦。山高見衡嶽,江遠會南紀。 君兮君兮可奈何,我詩敢劘屈賈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離騷:《楚辭》中的一篇,作者爲屈原。
  • 蒲帆:用蒲草編織的帆,這裏指帆船。
  • 伊誰:誰。
  • 書幾:書桌。
  • 墨妙:指書法或繪畫技藝高超。
  • 遊戲爾:遊戲而已,形容輕鬆自如。
  • 慘澹經營:形容辛苦經營,慘淡指辛苦。
  • 鬆連閣:松樹環繞的樓閣。
  • 玉立:形容人身材挺拔。
  • 童子:年輕的侍從。
  • 凌歊:高聳。
  • 荒臺:荒廢的臺閣。
  • 姑孰:地名,今安徽當塗縣。
  • 湘潭:地名,今湖南湘潭市。
  • :古代長度單位,約等於八寸。
  • :觸碰,這裏指接近。
  • 屈賈:屈原和賈誼,兩位著名的楚辭作家。

翻譯

離騷之國相隔幾千裏,十幅蒲草帆順風疾駛。即便順風也需兩月行程,誰人能將此景移至書桌前。張君的墨妙如同遊戲,亂峯因此接天而起。古老樹木雖摧猶存,君應曾隱居茅屋之下。莫非這裏種有蘭芷,辛苦經營怎能及此。松樹環繞的閣樓上聽秋聲,讀書眼花字如蟻。身姿挺拔的童子相伴,披圖讓我心生歡喜。回憶往昔詩人愛許渾,尋訪荒臺舊址高聳。爲何姑孰大江邊,望湘潭雲僅一尺之遙。我今識君意,只爲詩之料理。雲是楚之雲,水是湘之水,回雁在夕陽中銜一葦。山高可見衡嶽,江遠會聚南紀。君啊君,我詩怎能觸及屈賈之壘。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離騷之國爲背景,通過描繪遠行的帆船、張君的墨妙畫作,以及對楚雲湘水的深情回憶,表達了詩人對遠方和藝術的嚮往。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蒲帆順風駛」、「亂峯接天起」,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結尾處對屈原和賈誼的致敬,顯示了詩人對楚辭傳統的尊重和繼承。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詩歌和藝術的熱愛。

龔璛

璛字子敬,宋司農卿潗之子,自高郵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縣,不食卒,璛悲不自勝,嘆曰:國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門戶,獨不可爲儒以自奮邪!與其弟理刻苦於學。戴帥初、仇仁近、胡汲仲皆與爲忘年交,聲譽籍甚。人稱曰「兩龔」,以比漢「兩龔」雲。憲使徐琰闢置幕中,舉和靖學道兩書院山長,當事者交章薦,宜在館閣,不報。調寧國路儒學教授,遷上饒簿,改宜春丞,歲餘乞休,遂以江浙儒學副提舉致仕卒。其所作詩曰《存悔齋稿》,明朱性甫錄補遺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時,嘗有詠史詩云:「文若縱存猶九錫,孔明雖死亦三分。」爲一時所傳誦,其序袁靜春集雲:通甫與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諸性情之正。其於持論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