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隱士

林下蕭然一病身,可憐家計若爲親。 葛花藤蔓供山貢,菰米蓮房給水珍。 鶴子見貧能代僕,犬兒知主會憎人。 清朝日日弓旌出,誰說巢由不肯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葛花:一種植物,其花可入葯。
  • 藤蔓:指蔓生植物的枝莖,常用於攀爬。
  • 菰米:一種水生植物的種子,可食用。
  • 蓮房:指蓮蓬,即蓮花的果實。
  • 弓旌:古代用於征召的信物,弓代表武力,旌代表命令。
  • 巢由:指巢父和許由,兩位古代隱士,傳說中他們拒絕了帝王的征召,選擇隱居。

繙譯

在林間孤寂之地,我這病弱的身軀顯得格外淒涼,家境貧寒,生活艱難。葛花和藤蔓作爲山中的貢品,菰米和蓮房則是水中的珍饈。鶴子見我貧窮,便代替僕人照顧我,犬兒懂得主人的心意,也會對人産生厭惡。在清朝,每天都有征召的信物出現,誰說像巢父和許由這樣的隱士會拒絕成爲臣子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隱士的清貧生活和其對世事的超然態度。詩中通過“葛花藤蔓”和“菰米蓮房”等自然元素,展現了隱士與自然的和諧共処。同時,通過“鶴子”和“犬兒”的描寫,反映了隱士與動物之間的深厚情感。結尾提到“巢由”,暗示了隱士對權力的淡漠,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堅守和曏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隱士對清靜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超脫。

馬祖常

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爲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進士。授應奉翰林文字,拜監察御史。劾奏丞相鐵木迭兒十罪,帝黜罷之。累拜御史中丞,持憲務存大體。終樞密副使。卒諡文貞。文章宏贍精核,以秦漢爲法,自成一家言。詩圓密清麗。嘗預修《英宗實錄》。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