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巖逢休糧道者

只將空榻伴嶙峋,踏遍桃花澗底春。 一口也擯爲長物,諸緣皆可作飛塵。 施來白粲都飼鶴,種得黃精每寄人。 留卻石爐煙少許,深山遙夜禮高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休糧:指道士修煉時不吃五穀,以求長生。
  •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疊。
  • :拋棄,排除。
  • 長物:多餘的東西。
  • 白粲:指精白米。
  • 黃精:一種草本植物,中醫常用作補益藥。
  • 高真:指道教中的高級神仙。

翻譯

只用空榻陪伴着嶙峋的山石,踏遍了桃花澗底的春光。 一口食物也擯棄爲多餘之物,各種世俗的牽絆都可化作飛塵。 施捨來的精白米都用來喂鶴,種得的黃精常常寄給別人。 留下石爐中的一點菸火,深山遙夜中向高真神仙致敬。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道者在深山中的清修生活。詩中,「空榻」、「嶙峋」、「桃花澗底春」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幽靜而超脫的山水畫面,體現了道者遠離塵囂、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通過「一口也擯爲長物,諸緣皆可作飛塵」表達了道者對物質的超然態度和對世俗的徹底拋棄。最後兩句「留卻石爐煙少許,深山遙夜禮高真」則深化了道者的宗教情感,展現了其對道教神仙的虔誠和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道家清修生活的嚮往和讚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