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壬辰:古代以天干地支紀年,壬辰爲其中一種組合。
- 避地:指因某種原因離開原居地,尋找新的居住地。
- 馬鞍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治一枝:指在山中修建簡陋的居所。
- 儆:警告,此處可能指戰亂或災難的警告。
- 搆棲:搭建棲身之所。
- 遭人:遭遇人事。
- 適我物皆悠:適應我的一切事物都顯得悠閒自在。
- 巖壑:山岩和溝壑。
- 澄朝景:清晨的景色清晰。
- 風潮變夕流:晚上的風和潮水變化無常。
- 高深時應接:在高山深谷中,時刻準備接待來客。
- 今古日沉浮:從古至今,日子如同沉浮不定。
- 耳目周旋外:在處理外界事務之外。
- 餘心尚可求:內心還有追求。
翻譯
在壬辰年,我因故離開原居地,來到馬鞍山,雖未完全建成居所,但今年聽到警告,又在前址搭建了棲身之所,感慨萬分,寫下這十首詩。
遭遇人事,我欲退隱,適應我的一切事物都顯得悠閒自在。清晨的山岩和溝壑景色清晰,晚上的風和潮水變化無常。在高山深谷中,時刻準備接待來客,從古至今,日子如同沉浮不定。在處理外界事務之外,我的內心還有追求。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動盪時期尋求安寧生活的願望和對自然的熱愛。詩中,「遭人身欲退,適我物皆悠」展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而「巖壑澄朝景,風潮變夕流」則描繪了自然景色的變化,體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受。詩末的「餘心尚可求」則透露出詩人即使在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仍保持着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理想的追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的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