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館

遍將藍沈浸春顏,風柳鬖鬖九尺鬟。 鶴過幾回沉影去,僧來時復帶雲還。 閒疏滯葉通鄰水,擬典荒居作小山。 欲住維摩容得否,湖亭才得兩三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藍沈:深藍色。
  • 鬖鬖(sān sān):形容頭髮蓬鬆散亂的樣子。
  • :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髻。
  • 閒疏:閒散地疏通。
  • 滯葉:堆積的落葉。
  • 擬典:打算用來作爲。
  • 維摩:佛教中的維摩詰,此處指代僧人。
  • 湖亭:湖邊的亭子。

翻譯

將深藍色浸染春天的容顏,風吹動着柳樹,像九尺高的女子蓬鬆的髮髻。 鶴飛過幾次,影子沉入水中後離去,僧人偶爾帶着雲彩回來。 閒散地疏通堆積的落葉,讓鄰近的水流通過,打算將這片荒涼的居所變成小山。 想要留宿的維摩詰,是否能容得下,湖邊的亭子只有兩三間。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春日湖邊的靜謐景象,通過「藍沈」、「風柳鬖鬖」等詞語,生動地勾勒出了春色的深邃與柳枝的柔美。詩中「鶴過幾回沉影去,僧來時復帶雲還」一句,巧妙地以鶴和僧爲媒介,表達了時間的流逝與自然的循環。結尾的「欲住維摩容得否,湖亭才得兩三間」則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