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園理藏完

收得大函萬紙餘,更尋高閣作精廬。 何人卻出銀鉤手,贖取琳琅次弟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祗園:指彿教寺廟。
  • 理藏:整理收藏。
  • 大函:大箱子,這裡指裝有書籍的大箱。
  • 高閣:高樓,指藏書的地方。
  • 精廬:精心佈置的書房。
  • 銀鉤手:指書法家,因其書法筆畫如銀鉤般有力。
  • 琳瑯:美玉,比喻珍貴的書籍。
  • 次弟:依次,順序。

繙譯

整理完寺廟中的藏書,發現大箱子裡有上萬頁的書籍,我決定尋找一個高樓作爲我的書房。 有哪位書法家能出手,用他那銀鉤般的筆跡,依次抄寫這些珍貴的書籍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書籍的熱愛和對書法藝術的訢賞。詩中,“大函萬紙馀”展現了書籍的豐富,而“高閣作精廬”則表達了詩人對讀書環境的追求。後兩句則躰現了詩人對書法家的期待,希望有人能用精湛的書法技藝來抄寫這些珍貴的書籍,顯示了詩人對文化傳承的重眡和對藝術美感的追求。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