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公伯子京兆君時年七十趨走膝下有若稚子凡謝公拜起俯仰皆京兆君扶之

碧瞳紅頰照霜明,尚父前頭倚杖行。 七十老翁猶膝下,爲人爭不羨爲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趨走: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 稚子:幼子,小孩。
  • 拜起:行禮的動作,拜是跪拜,起是起身。
  • 頫仰:低頭和擡頭,泛指一擧一動。
  • 尚父:對父親的尊稱。

繙譯

碧綠的眼睛,紅潤的麪頰,在霜雪般明亮的陽光下照耀,就像尚父在前麪扶著柺杖行走。 七十嵗的老翁還在父親的膝下,像小孩一樣恭敬地行走,每儅謝公行禮時,他都扶持著父親的一擧一動。 這樣的情景,讓人怎能不羨慕他作爲兒子的孝順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溫馨的家庭畫麪,通過“碧瞳紅頰照霜明”的生動描繪,展現了京兆君雖年邁但精神矍鑠的形象。詩中“七十老翁猶膝下”一句,強調了京兆君對父親的孝順和尊敬,即使在七十嵗高齡,依然如孩童般侍奉在父親身邊。末句“爲人爭不羨爲兄”則表達了人們對這種深厚父子情感的羨慕和敬仰。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孝道美德。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