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齋獨對閱張曲江集追和感遇詩八作
風雲不可定,日月乃如流。
我無煙霜質,亦非波沒儔。
但識浮生理,何須不死求。
希賢懷隱愧,入世抱深憂。
圭璧資磨琢,豈不如學脩。
一自高山仰,誰言天路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煙霜質:指如煙如霜般易逝的品質。
- 波沒儔:指與波浪一同沉沒的同伴。
- 浮生理:指人生的道理。
- 不死求:指追求長生不老。
- 希賢懷隱愧:希望成爲賢人,但內心感到隱隱的愧疚。
- 入世抱深憂:進入社會,懷有深深的憂慮。
- 圭璧資磨琢:比喻人需要經過磨練才能成才。圭璧,古代玉器名。
- 學脩:學習修養。
- 高山仰:仰望高山,比喻仰慕高德。
- 天路悠:天路遙遠,比喻追求高遠目標的艱難。
翻譯
風雲變幻不定,日月如流水般逝去。 我沒有如煙如霜般易逝的品質,也非與波浪一同沉沒的同伴。 我只懂得人生的道理,何必要追求長生不老。 我希望成爲賢人,但內心感到隱隱的愧疚,進入社會,懷有深深的憂慮。 人需要經過磨練才能成才,難道學習修養不也是如此嗎? 自從仰望高山以來,誰說追求高遠目標的路途不遙遠呢?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風雲、日月的描繪,表達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詩中,「我」雖不具備煙霜般易逝的品質,也不願與波浪沉沒,但深知人生的道理,不追求虛無的長生。詩人的內心充滿了對賢德的嚮往和對現實的憂慮,認爲人應如圭璧般經受磨練,通過學習和修養來提升自己。最後,詩人以高山和天路爲喻,表達了對高遠目標的追求和其艱難性的認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