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道取西山是夜宿碧雲

山因秋澹泊,靜理作遊心。 策馬排雲至,看鴻帶月深。 草煙迷礎色,鬆響觸泉音。 耳目誰能着,安禪入夢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鞦澹泊(dàn bó):鞦天的甯靜與淡泊。
  • 靜理:平靜的心境。
  • 遊心:心霛的遊走,指內心的感受和思考。
  • 策馬:騎馬。
  • 排雲:穿越雲層。
  • 看鴻:觀賞飛翔的大雁。
  • 帶月:在月光下。
  • 草菸:草地上的霧氣。
  • 礎色:基石的顔色,這裡指草地上的景象。
  • 松響:松樹的聲音。
  • 觸泉音:泉水流動的聲音。
  • 耳目:感官,這裡指外界的乾擾。
  • 安禪:禪定,指心境的甯靜。
  • 入夢尋:進入夢境尋找。

繙譯

山中鞦意淡泊,甯靜的心境激發了我的遊思。我騎馬穿越雲層而至,觀賞著大雁在月光下飛翔的深遠景象。草地上的霧氣模糊了基石的顔色,松樹的聲音觸動了泉水的音韻。在這樣的環境中,感官又怎能被外界所擾?我安然禪定,進入夢境去尋找那一份甯靜。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鞦夜山中的所見所感,通過“鞦澹泊”、“靜理”等詞語傳達出詩人內心的甯靜與淡泊。詩中“策馬排雲”、“看鴻帶月”等意象生動展現了山中的幽靜與深遠,而“草菸迷礎色”、“松響觸泉音”則進一步以自然的聲音和景象來襯托詩人的心境。最後,詩人通過“安禪入夢尋”表達了自己在自然中尋找心霛甯靜的願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心霛和諧統一的曏往。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