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人來言楚事久未得旨感賦

皁囊飛羽掣風馳,不道天閽叫亦遲。 漢法自應裁大尾,淮南何意袖金錘。 黃蒿野望千家哭,白髮心傷一路危。 王業艱辛二百載,漫將九鼎綴輕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皂囊:古代官員用來裝文件的黑色佈袋。
  • 飛羽:比喻書信或消息傳遞迅速。
  • 天閽:天宮的守門人,比喻朝廷。
  • 裁大尾:比喻對重大問題的処理。
  • 淮南:指淮南王,這裡比喻有野心的地方勢力。
  • 袖金鎚:比喻暗中策劃隂謀。
  • 黃蒿:一種野草,這裡指荒涼之地。
  • 白發:指年老的人。
  • 王業:指國家的基業。
  • 九鼎:古代象征國家權力的重器。

繙譯

官員們急速傳遞的奏章如同飛羽般迅速,卻不知天宮的門衛叫喚也遲緩。漢朝的法律自然應該処理重大問題,淮南王爲何暗中策劃隂謀?荒涼的野望中,千家萬戶哭泣,白發老人心中充滿憂慮,一路危險。國家的基業艱辛地延續了二百年,卻輕易地將象征權力的九鼎系在輕絲之上。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大事的深切關注和憂慮。詩中,“皂囊飛羽”形象地描繪了緊急的文書傳遞,而“天閽叫亦遲”則反映了朝廷的遲緩和無能。後句通過對“漢法”和“淮南”的對比,暗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和危機。末句“王業艱辛二百載,漫將九鼎綴輕絲”深刻指出了國家基業的脆弱,以及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危機的擔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懷。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