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詩

上善若水,是以有德。 下士聞道,笑而不識。 鷦鷯巢林,卑棲自溺。 大鵬扶搖,汝將安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 下士聞道:指那些見識淺薄的人聽到高深的道理。
  • 鷦鷯(jiāo liáo):一種小鳥,比喻才能有限的人。
  • 巢林:在林中築巢。
  • 卑棲:低下的棲息地。
  • 自溺:自我沉溺,無法自拔。
  • 大鵬:傳說中的大鳥,能飛翔九萬裡,比喻有大志曏的人。
  • 扶搖:形容大鵬展翅高飛的姿態。
  • 汝將安適:你將何去何從。

繙譯

最高境界的善行如同水一般,潤澤萬物而不爭名利,因此具有高尚的品德。那些見識淺薄的人聽到高深的道理,衹會嘲笑而不理解。像鷦鷯這樣的小鳥,在林中築巢,卻衹能棲息在低下的地方,自我沉溺。而大鵬則展翅高飛,扶搖直上,你又將何去何從呢?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比“上善若水”與“下士聞道”的不同態度,以及鷦鷯與大鵬的不同命運,表達了作者對於人生追求和價值觀的深刻思考。詩中,“上善若水”展現了一種高尚的品德境界,而“下士聞道”則揭示了淺薄無知者的可悲。通過鷦鷯與大鵬的對比,詩人鼓勵人們要像大鵬一樣,志存高遠,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不是像鷦鷯一樣,滿足於現狀,自我沉溺。整首詩語言簡練,寓意深遠,給人以強烈的啓示和鼓舞。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