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舍弟以東明令入覲遂拜徵命

三年重挹袂,幾度各沾裳。 問子容何減,憂時鬢欲蒼。 赤墀求直諫,青史紀循良。 無恙圖書在,蕭然去日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七舍弟:指作者的七弟。
  • 東明令:東明縣的縣令。
  • 入覲:進京朝見皇帝。
  • 徵命:皇帝的徵召命令。
  • 重挹袂:再次拉起袖子,形容再次相見。
  • 沾裳:淚水沾溼衣裳,形容離別時的悲傷。
  • 赤墀:宮殿前的紅色臺階,代指朝廷。
  • 直諫:直言進諫。
  • 青史:史書。
  • 循良:遵循善良之道。
  • 無恙:平安無事。
  • 圖書:書籍。
  • 蕭然:形容離去時的簡樸。

翻譯

三年後再次相見,我們多次因離別而淚溼衣裳。 詢問你的容貌爲何消瘦,憂國憂民使你的鬢髮變得蒼白。 朝廷期待你的直言進諫,史書將記載你的善良和正直。 你的書籍平安無事,離去時的行裝簡樸而蕭然。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七弟的深厚情感以及對其政治前途的期望。詩中,「三年重挹袂,幾度各沾裳」描繪了兄弟間久別重逢的深情和離別的悲傷。後句「赤墀求直諫,青史紀循良」則體現了作者對七弟政治才能和品德的讚賞,期待他在朝廷中能夠直言進諫,成爲史書中的良臣。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兄弟間的深情及對國家政治的關切。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