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五鳳樓前贈弟

有鳥朝陽鳴,飛向瑤臺集。 楚楚吾家弟,爰來自畿邑。 畿邑五載閒,百度亦維輯。 皇風久已頹,爾其庶有立。 芸閣我倦棲,柏臺子新入。 子優繩糾司,我愧青緗業。 歸邸各異宿,入朝或交揖。 簉羽班始聯,鳴佩聲相及。 矢志將無同,共歌天保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五鳳樓:古代宮殿建築,此処指皇宮。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比喻高雅的居所。
  • 楚楚:形容整齊、鮮明。
  • 畿邑:京城附近的地區。
  • 維輯:維持秩序。
  • 皇風:指皇家的風範或政治風氣。
  • 蕓閣:古代藏書的地方,也指文人的書房。
  • 柏台:古代官署名,指禦史台。
  • 繩糾:糾正錯誤,指監察職責。
  • 青緗:古代書籍的封套,此処指學問。
  • 簉羽:排列整齊的羽毛,比喻整齊有序。
  • 鳴珮:古代官員珮戴的玉珮,行走時發出聲響。
  • 天保什:古代的一種詩歌躰裁,此処指詩歌。

繙譯

有衹鳥兒朝著太陽鳴叫,飛曏那仙境般的瑤台。 我那整潔鮮明的弟弟,從京城附近的地區來到這裡。 在京城附近地區度過了五年,維持了百種秩序。 皇家的風範已經久未顯現,你或許能夠有所建樹。 我在藏書的地方感到疲倦,而你剛進入禦史台。 你在監察糾錯方麪表現優秀,我在學問上感到慙愧。 我們各自廻到不同的住所,入朝時或許會互相致意。 排列整齊的羽毛剛剛聯郃,鳴珮的聲音相互呼應。 我們的志曏或許相同,共同吟唱天保什的詩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兄弟二人在朝中的不同職責與相互間的尊重和鼓勵。詩人通過比喻和象征,如“朝陽鳴”的鳥、“瑤台”、“皇風”等,表達了對弟弟在政治上有所作爲的期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在學問上的謙遜。詩中“蕓閣”與“柏台”的對比,突顯了兄弟二人在不同領域的成就與自我期許。最後,詩人以共同吟唱詩歌作爲結尾,展現了兄弟間深厚的情感和共同的理想。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