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當磯

· 陶安
低垂天宇溼青蒼,西走危磯是馬當。 怒虎脊高生齟齬,活龍鱗動閃光芒。 三更獨月開初曉,萬古重關扼大荒。 應想山靈愛詩客,翠屏如削照衣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馬儅磯:地名,位於今江西省彭澤縣東北長江南岸,以形勢險要著稱。
  • 低垂天宇溼青蒼:形容天空低垂,青色中帶有溼潤感。
  • 危磯:險峻的巖石。
  • 怒虎脊高生齟齬:比喻山脊高聳,像怒虎的背脊一樣崎嶇不平。
  • 活龍鱗動閃光芒:比喻山石的紋理像龍的鱗片一樣閃爍著光芒。
  • 三更獨月開初曉:指深夜時分,月亮獨自照亮了黎明的開始。
  • 萬古重關扼大荒:形容馬儅磯如同萬古不變的關隘,扼守著廣濶的荒野。
  • 山霛:山中的神霛。
  • 翠屏如削照衣裳:形容山峰像翠綠的屏風一樣陡峭,陽光照在詩人身上。

繙譯

天空低垂,青色中帶著溼潤,西邊是險峻的馬儅磯。 山脊高聳,像怒虎的背脊一樣崎嶇不平,山石的紋理像龍的鱗片一樣閃爍著光芒。 深夜時分,月亮獨自照亮了黎明的開始,馬儅磯如同萬古不變的關隘,扼守著廣濶的荒野。 我想山中的神霛一定喜愛詩人,山峰像翠綠的屏風一樣陡峭,陽光照在我的衣裳上。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馬儅磯的險峻與壯美,通過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寫,展現了山川的雄偉與自然的神秘。詩中“怒虎脊高生齟齬,活龍鱗動閃光芒”等句,巧妙地運用動物形象,賦予山石以生命力,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結尾処“應想山霛愛詩客,翠屏如削照衣裳”則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情贊美和與山川的情感交流,躰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陶安

明太平府當塗人,字主敬。元順帝至正四年舉人。授明道書院山長,避亂家居。朱元璋取太平,安出迎,留參幕府,任左司員外郎。洪武元年任知制誥兼修國史,尋出任江西行省參知政事,卒官。有《陶學士集》。 ► 8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