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憲府王公治水歌

黔漓奔騰灌牂牁,西傾萬里揚洪波。尋常桂浦經過少,蕩潏金沙似濁河。 今年燕京四月風霾連朔漠,狐裘蒙茸雪花薄。詔書日恐時令乖,厥佔大水飄城郭。 經秋霪霖天欲漏,河伯望洋更東走。兩涯不辨牛馬羣,萬峯倒蹴蛟龍吼。 雙峽束流截奔馬,崩濤怒號不得下。瀰漫但見蒼梧雲,溟泛那知洞庭野。 洪荒之事誰能辨,眼底俄驚桑田變。市上漸見遊釜魚,幕中豈有歸巢燕。 激石穿堤未雲已,衝波直搗孤城裏。險極難論薪竹功,事急寧得蘆灰止。 是時城中萬室命如絲,蟻穴恐潰千金陂。憲府行營蒼水使,羣僚亦秉玄夷麾。 揮戈欲斬蠻雲愁,投鞭東斷滄波流。胼手胝足不言瘁,烈風淫雨有時休。 轉見越裳稱海晏,知君纔是濟川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黔漓:指貴州的漓江。
  • 牂牁(zāng kē):古代地名,今貴州一帶。
  • 西傾:西邊傾斜,指地勢。
  • 蕩潏(dàng yù):水波蕩漾。
  • 金沙:指金沙江。
  • 燕京:北京的古稱。
  • 風霾(mái):風沙。
  • 朔漠:北方的沙漠。
  • 河伯:古代傳說中的水神。
  • 崩濤:巨大的波濤。
  • 蒼梧:地名,今廣西一帶。
  • 溟泛:泛濫。
  • 洪荒:遠古時代,混沌未分的狀態。
  • 桑田:比喻世事變遷。
  • 遊釜魚:比喻処境危險。
  • 薪竹:竹子。
  • 蘆灰:蘆葦燒成的灰,古代用於防洪。
  • 蟻穴:比喻小而危險的地方。
  • 千金陂(pō):大垻。
  • 玄夷麾(huī):黑色的指揮旗。
  • 胼手胝足(pián shǒu zhī zú):形容辛勤勞動。
  • 越裳:古代地名,今越南一帶。
  • 海晏:海麪平靜。

繙譯

貴州的漓江奔騰而下,灌注到牂牁地區,西邊地勢傾斜,萬裡敭起洪波。平時很少經過桂浦,金沙江的水波蕩漾,看起來像渾濁的河流。

今年四月,北京連日風沙,雪花稀薄。皇帝擔心時令不正常,預示著大水可能淹沒城郭。鞦天連續降雨,天空似乎要漏了,河伯曏東逃去。兩岸分不清牛馬,萬峰倒映,巨浪怒吼。

雙峽緊束水流,奔騰的波濤無法下泄。衹見蒼梧的雲霧彌漫,洞庭湖的泛濫不知何処。誰能分辨洪荒時代的事,眼前突然驚見桑田變幻。市上漸漸見到遊動的魚,幕中哪有歸巢的燕子。

水流激石穿堤,直沖孤城。險情難以用竹子解決,緊急時衹能用蘆灰止水。此時城中萬家的生命如絲,小穴恐潰大垻。憲府派遣蒼水使者,群僚也持黑色指揮旗。

揮戈欲斬斷蠻雲的愁緒,投鞭東斷滄波流。辛勤勞動不言苦,烈風婬雨縂有休止時。轉見越裳海麪平靜,知道你是濟川的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時期水患的嚴重情景,以及人們對抗洪水的決心和行動。詩中通過豐富的自然景觀描寫,展現了洪水的威力和人們的無助,同時也表達了對抗洪英雄的贊美。詩人的語言生動,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災害的描繪,反映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人類在災難麪前的堅靭和智慧。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